华西神经康复治疗CPPC技术介绍 技术简介 CPPC技术,Central Pathway & Postural Control,即中枢传导通路与姿势控制技术,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何成奇教授、高强副教授团队,在整合美国、香港、澳洲等各主流偏瘫治疗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运动控制理论、临床神经科学等基础理论及原理,综合提出的独特的脑卒中偏瘫治疗方法。该技术应用神经科学理论解释与分析患者的功能障碍,以姿势控制的中枢神经传导通路内在机制与外在表现为核心,以中枢激活和抑制为基本方法进行姿势调控,改善患者功能。 理论基础 姿势控制(postural control,PC)是指控制身体在空间的位置以达到稳定和定向的目的。能够控制身体在空间的位置是个体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姿势控制与人的几乎所有功能性活动紧密相关,姿势控制能力与脑卒中后身体活动水平正相关。姿势控制需要前庭觉、视觉和本体觉的整合来生成运动反应,从而在静态和动态活动中维持个体平衡。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感觉输入和中枢整合系统的改变常常导致姿势控制能力降低。 姿势代偿策略常常是在恢复过程中习得的,因为脑卒中急性、亚急性期没有足够的运动控制能力和/或力量来更有效地执行任务。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代偿性运动会阻碍患者移动能力和上肢功能恢复。因此,通过运动训练减少姿势控制的代偿策略和激活正确的姿势控制,对患者功能改善有着重要作用。华西神经康复治疗团队基于神经科学理论,以姿势控制的中枢神经传导通路内在机制与外在表现为核心,提出CPPC技术。 核心理念 CPPC技术的核心理念之一——通过激活皮层下中枢使患者建立正确的运动体验,从而更为高效地进行姿势控制调节,改善患者功能。CPPC技术基于中枢神经系统各结构之间相互联系与姿势控制原理,通过精准定位、分析判断引起患者功能障碍的原因,是一种以姿势控制能力为核心,针对障碍原因及表现评估和设计治疗方案的康复治疗技术Bobath理念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认可的康复治疗技术理念,其提供的思路框架能够帮助治疗师在复杂的问题中明确主要问题。而CPPC技术则源于Bobath理念,并将重要的核心部分——姿势控制进入深入拓展,在临床实践中将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技术。 技术开展情况 目前华西康复CPPC技术团队已经将该技术的理论、评估体系、治疗体系建立,并在临床应用三年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8-2020年,在全国开办10余期培训班、国家级及省级康复会议专题讲座三十余次,包括山东泰安,四川泸州、资阳、自贡,广西南宁,广东广州,山西太原等地,得到了同行的认可、推崇和高度的评价。2019年5月,CPPC技术成功获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新技术立项。2020年3月,基于CPPC技术的研究课题成功获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孵化项目立项。 1.
2019年6月,华西神经康复CPPC技术工作坊在广东.广州成功举办 2.
2018年8月,华西神经康复CPPC技术工作坊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 3.
2018年7月,华西神经康复CPPC技术工作坊在四川.资阳成功举办 4.
2018年5月,华西康复国际论坛-偏瘫物理治疗工作坊顺利在蓉举办 参考资料 1.
华西神经康复CPPC技术工作坊在广东.广州成功举办:http://www.hxkf.cn/portal.php?mod=view&aid=2152&from=singlemessage 2.
华西神经康复CPPC技术工作坊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http://www.gxtcmu.edu.cn/Item/23043.aspx。 http://wap.gxzyy.com.cn/show.php?contentid=12863 3.
2018华西康复国际论坛-偏瘫物理治疗工作坊顺利在蓉举办:http://www.hxkf.cn/portal.php?mod=view&aid=2024。 4.
华西神经康复CPPC技术工作坊在四川.资阳成功举办:http://www.sczy120.com/articl.php?portal_id=3&column_id=3&content_id=3202&from=timeline。 5.
华西神经康复CPPC技术工作坊在四川.自贡成功举办:http://www.cd120.com/htmlnewszhongyaoxinwen/84972.jhtml。 7.
Persson CU, Kjellberg S,
Lernfelt B, et al. Risk of falling in a stroke unit after acute stroke: The
Fall Study of Gothenburg (FallsGOT)[J]. Clin Rehabil,2018,32(3):398-409. 8.
Persson CU, Hansson PO, Lappas
G,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Postural Control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Stroke[J]. Phys Ther,2016,96(9):1389-1396. 9.
Santos MJ, Kanekar N, Aruin AS.
The role of anticipatory postural adjustments in compensatory control of
posture: 1. Electromyographic analysis[J]. J Electromyogr
Kinesiol,2010,20(3):388-397. 10.
Yang CL, Creath RA, Magder L,
et al. Impaired posture, movement preparation, and execution during both
paretic and nonparetic reaching following stroke[J]. J Neurophysiol,2019,121(4):1465-1477.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
2009国际会议|小黑屋|川卫网审2013-330号|蜀ICP备16010396号-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 |
![]() |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
![]()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康复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康复医学中心| 版权所有 Email: ![]() 网管:刘沙鑫|| ![]() |
|||||||||||||||||||
![]() ![]() |
||||||||||||||||||||||
|
||||||||||||||||||||||
本站内容解释权归华西康复医学中心,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他用! 站点相关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请勿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网络信息不能进行诊断、治疗,如有需要请前往医院诊治! |
GMT+8, 2025-4-30 17:34 , Processed in 0.0944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