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21点19分,九寨沟县境内发生7.0级地震。23点58分,第一支前线救援医疗队,在夜色中乘3辆救护车驰援九寨沟。 康复医学科支部书记何红晨医生是国家应急救援队的队员,地震时他正在从医院老八教返回家中的路上,完全没有震感。晚上9点26分,他在科室微信群接到了通知,于是立即开始收拾行囊,做好了待命的准备。晚上1点15分,他正式接到医务部的电话要求三点钟到医院集结。2点6分,他再次接到电话要求立即发出前往医院。虽然只是一名康复医生,但他已经是参加过汶川、芦山、甘肃定西抗震救灾的老兵。华西医院从2013年芦山地震时期康复医学科医生护理治疗师6名员工空降芦山地震灾区开始,就在全国医疗应急救援界首开康复医务人员第一时间参与前线应急救援的先河。华西医院康复医学科更是组建了以创伤康复、运动损伤康复专家何红晨为组长的康复救灾应急小组。 8月9日凌晨2点20分,何红晨赶到医院,参与到医疗队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凌晨2点30分第二支医疗队出发前往双流机场,这支医疗队由神经外科杨朝华教授担任队长,这支5人小分队还有其它3名队员:急诊科刘鹏医生、ICU廖天治护士、心里卫生中心李海民医生。这支医疗队中有4名共产党员,包括一位党支部书记-何红晨。 凌晨6:05,5名医生飞抵九寨沟九黄机场,在赶赴九寨沟口途中,队员们经历了两个大的余震,前方道路多处塌方滚石。由于前行道路因塌方受阻,医疗队于11点15分抵达甲蕃古城,并立即开展紧急救援。因了解到当地重病员已经全部转出,救援队向前线指挥中心汇报,得知有因为前方道路塌方一时无法清理,有大量伤员转到临近的松潘县救治后,又再次折返,并通过了震中多处滚石塌方的区域赶赴松潘县。途径川主寺镇的松潘县中藏医院,得知院内有地震伤员,马上进驻对3名住院伤员、2名门诊伤员进行诊治,并对患者近期远期功能恢复进行了详细交流。医疗队顾不上饥肠辘辘,又马不停蹄继续上路,终于16点40分抵达松潘县人民医院。 从接到医院电话,到抵达松潘县医院的短短15个多小时,何红晨心潮起伏,他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必须要写点什么,记录下这全情投入的时刻,于是有了这篇写在小本子上的战地日记。 2017.8.9 2:50 九寨沟地震,赴灾区路上 内心有些兴奋,带着医院、科室的荣誉去战斗 基本没有什么休息,有些头脑昏昏沉沉的感觉 多做事少说话少发照片、资料 心有有爱,不惧阴霾
接下来怎样的安排?
2017.8.9 9:40 在路上已经堵了3个小时,信号也没有了 余震不断,塌方不断 我们没到伤员救治区,反而成灾民了 大家内心都是怎样想呢? 警察、电信、中铁、爆破、卫生等各领域的人,往里面走,这个时刻又往里冲的人,是大爱 有很多人往外撤 今天没下雨,天气很好,后面几天呢? 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困难,磨难,灾难呢?
我的家人们,有多么的担心呢? 直升机从头顶飞过去,我们继续在谷底堵起,并且慌乱着,手机几个小时没有信号了 相信所有人心里都很慌乱
看到一队队消防官兵,从甘肃来的消防官兵都到了,而且每人都带着装备。 10:30 刚才又一个大的余震,又塌方。 大家一下子很慌乱。
这样的灾难向前,觉得很害怕,有些担心很正常,但是我们直面他,战胜他。 11:08 我们经历了两个大的余震,地动山摇后就看见四面八方多处塌方滚石。 杨朝华教授对这些泰然处之,跟我们说,现在是神经外科医生最黄金的救援时间,再晚颅脑损伤患者效果就会受影响。
危机面前还在为没能及时到手术台上懊恼的华西教授,是我们的楷模。 12:30 我们过了塌方比较厉害的地方,那里路全毁了,多个大石头,看到有车被砸得很惨。 那么多游客着急匆匆往外赶。 人们的眼神,是劫后余生的慌忙。
堵在一个“山沟”里,没有信号,隔绝的感觉。 14:40 石头就在前面落,听见cacakaka的声音。 大家心里有些紧张,但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我们还是以淡定来应对。 每个队员在想什么? 大风来了,雨什么时候来?
风吹落石,雨冲泥石流。 15:00 刚刚通过了最危险的地段,几个小时内反复两次路过,底盘刮得很响,每个人的心应该也都悬着。 但是印象最深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拉近),感觉(距离感)没那么强了,感觉大家都想着帮助别人。 看到不少志愿者带了吃的喝的,来给堵起的游客,给救援人员,特别让人感动。
我们先去川主寺的医院,再去松潘县人民医院,主任担心我的安危,现在我可以真正去“战斗”了。 19:00 终于可以坐下吃点东西了。
3点多时我饿得发慌,在急速行进的车上,用冷水泡了碗面吃,我们队员们在车上有的已经累的睡着了,或者说终于出了塌方飞石区,大家觉得心里安全了一点吧。
23:00 吃完,队员们开了一个短会,就白天情况做了总结,明天继续,今天经历了那么多的危险,更让我们对灾区伤员们多了份感情,今天还有一些伤员们给了我们很多力量,那对危墙倒时老公扑上去护住爱人的夫妻;爷爷去世,妈妈小心呵护的孩子等,这么多人这么多事,让人感动。 还有那么多人问候我,医院关心,科室关心,家人关心,整理下思路,累了。睡觉。
2017.8.10 一大早就起来,梳理能给患者,家属,基层的医务人员带来些什么,主任给我们在多次灾难面前以表率给了我一些启示。 病员的指导、训练、宣教。 家属的宣教,培训。 基层康复科的交流、培训。 基层其他科人员的培训,让大家增强意识,增加技能,为地震伤员提供最好的服务,给伤员最早期、最专业的康复,减少后期的功能障碍。 在那之后,何红晨已经没有时间再记录他的战地日记了,因为他已经全情投入了医疗救援工作当中。 短短两天,他在松潘县中藏医院、松潘县人民医院完成伤员康复治疗70人次,电话、短信、微信咨询35人次,弹力胶布固定7人次,弹力绷带包扎2人次,石膏拖固定1人次,三角巾1人次,腰脱固定1人次。 与此同时,截止目前第二支医疗队在松潘县人民医院和松潘县中藏医院巡诊处治伤员79人次、查房63人次、开展心理筛查49人次、心理救援30人次、重点干预3人,给药5人次,转诊伤员14人。 支部书记是党的最基层组织的领头人,在院内是每个党支部一班党员的"班长",出门在外也是每一支党员队伍的领头人,对于党员、群众的凝聚力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在院内还是在前线,何红晨都以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很好的履行了一名支部书记应有的职责。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
2009国际会议|小黑屋|川卫网审2013-330号|蜀ICP备16010396号-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 |
![]() |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
![]()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康复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康复医学中心| 版权所有 Email: ![]() 网管:刘沙鑫|| ![]() |
|||||||||||||||||||
![]() ![]() |
||||||||||||||||||||||
|
||||||||||||||||||||||
本站内容解释权归华西康复医学中心,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他用! 站点相关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请勿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网络信息不能进行诊断、治疗,如有需要请前往医院诊治! |
GMT+8, 2025-5-1 09:00 , Processed in 0.0906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