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康复

发布者: 屈云 | 发布时间: 2009-4-15 11:39| 查看数: 14658| 评论数: 2|帖子模式

手康复
屈    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省康复学会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成都市物理与康复医学专委会委员
全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
全国脑血管病康复专委会委员
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专委会青年委员
目   录
第一节  概述
一、手解剖特点
二、正常手功能
三  手部损伤
四、手康复目的和原则
目   录
第二节  手功能评定
一、临床检查
二、功能评估
目   录
第三节  手康复的方法
一、手康复介入时机
二、手康复治疗手段
三、手康复的实施
第五章  手康复
手康复(hand therapy)是通过专业的治疗,促进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代偿手和上肢的功能。
诱因
上肢外伤
手术后
中枢神经损伤后上肢功能障碍
截肢
关节炎
第一节  概述
一、手解剖特点
(一) 手部骨骼关节
1、关节
手部关节包括腕(wrist)关节
腕掌(carpometacarpal,CP)关节
掌指(metacarpophalangeal,MP)关节
手的指间(interphalangeal,IP)关节
近端指间(proximal interphalangeal,PIP)关节
远端指间(distal interphalangeal,DIP)关节
2.掌弓
近端横弓
纵弓
远端横弓
3.拇指  
(二) 手部神经
(三) 手部肌腱
屈指肌肌腱


伸指肌肌腱
二、正常手功能
(一) 正常手运动功能特点
手的功能模式
力性抓握(power grip)
精确抓握(precision grasp)
对掌(thumb opposition)活动
手的功能
力性抓握(power grip)
手的功能
精确抓握(precision grasp)
手的功能
对掌(thumb opposition)运动
13种基本形式
悬垂(suspension)
托举(hold)
触摸(touch)
推压(push and press)
击打(tap)
动态操作(manipulation)
手的功能
悬垂(suspension)
手的功能
托举(hold)
手的功能
触摸(touch)
手的功能
推压(push and press)
手的功能
击打(tap)
手的功能
动态操作(manipulation)
手的功能
球形掌握(ball grasp)
手的功能
球形指尖握(ball pinch)
手的功能
柱状抓握(cylindroids grasp)
手的功能
勾拉(hook and pull)
手的功能
二指尖捏(tip pinch)
手的功能
多指尖捏(multiple tip pinch)
手的功能
侧捏(lateral pinch)
(二) 正常手感觉功能特点
手的感觉是十分精细而复杂的。
三  手部损伤
(一) 损伤原因
1.手外伤
2.疾病后手损伤
3.先天性发育不良
按照损伤后时间可以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二) 损伤后功能障碍
手部损伤包括皮肤、肌腱、韧带、神经、关节和骨骼等。
尺神经损伤:“爪形手” (claw hand)畸形
桡神经损伤:“垂腕” (wrist drop)畸形
正中神经损伤:“猿手” (monkey’s hand)畸形
中枢神经损伤:共同运动模式
感觉功能功能障碍
四、手康复目的和原则
手康复目标
提高运动功能;
预防和减轻水肿;
预防畸形;
预防肌肉误用、废用和过度使用;
帮助组织愈合;
减轻疼痛;
避免关节损害或损伤;
感觉重塑;
治疗原则
修复重建

补偿适应
修复重建
主要是提高患者损伤部位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等功能,适应设定的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补偿适应
通过改变任务形式或/和采用辅助器具来达到活动的独立。
第二节  手功能评定
一、临床检查
(一)病史采集
主述、病史,包括受伤或患病的时间、原因、机制,受伤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接受治疗的情况等
症状(疼痛、麻木、活动受限)
记录利手、生活和职业特点
(二) 望诊
1. 皮肤
色泽、营养状况,有无缺失、伤口、瘢痕或变薄等
外观
对称,皮纹、横纹是否正常对称
大、小鱼际形态、轮廓是否正常
2.指甲
形状和颜色  正常指甲呈浅粉色,无凹陷或裂痕,其根部小月形区域应是白色。
甲床苍白提示贫血或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指甲呈呈凹形(匙状甲)提示霉菌严重感染;
指甲呈半球形,宽而大(杵状甲)提示呼吸系统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3. 姿势(posture)
手“休息位”

手“功能位”
手“休息位”
手“休息位”
指在自然放松状态下,在不用任何力量时,手的肌群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手的姿势。
腕关节背伸10°~15°,轻度尺偏; MP及PIP关节呈半屈曲;从食指到小指,越向尺侧屈曲越多;各指尖端指向舟骨结节;拇指轻度外展,指腹接近食指远端指间关节(DIP)桡侧,如手握笔姿势。
手“功能位”
手“功能位”
即腕关节背伸20°~30°;拇指处于对掌位,拇指MP及IP关节微屈;其它手指略微分开,MP关节、PIP和DIP关节微屈曲,如手中握球姿势。
手的功能位是保持侧副韧带尽量伸展,维持对指,避免短缩后限制关节活动。
4.  畸形(deformation)
组织损伤,造成肌力平衡破坏或直接损伤皮肤、肌肉、神经、骨和关节等,在外观上可造成形态的改变,出现某种畸形。
典型畸形
(1)猿手:由正中神经损伤所致。
(2)爪形手:由尺神经损伤所致,或因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所致,出现掌指关节过伸,近端指间关节屈曲畸形。
典型畸形
(3)铲形手: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合并损伤所致。
(4)垂腕:桡神经损伤后所致,或因外伤性伸腕肌腱断裂。
典型畸形
(5)锤状指(Mallet Finger):因指伸肌腱止点及附近断裂,或撕脱骨折。所谓撕裂骨折就是指肌腱附着处骨质的撕裂。表现远端指间关节屈曲,不能主动伸指,形成锤状。
(6)杵状指(clubbed finger):指尖宽而大,如杵状,提示呼吸系统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疾病。
典型畸形
(7)鹅颈指(swan neck finger):近侧的指间关节梭状肿大呈过度背伸,远端指间关节过度屈曲。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还可出现手尺偏(ulnar deviation)畸形(掌指关节半脱位,手指尺侧偏移)和钮孔形(Boutonniere)畸形(近端指间关节屈曲和远端指间关节背伸)。
5.  围度
上肢围度测量

手部围度测量

手部围度测量
手指围度测量
6.  体积--排水法测量
(三) 触诊
1.  瘢痕、硬结和肌肉柔韧度
大小
硬度
柔韧度
2.  触痛
部位
范围
程度
目测类比尺 (VAS)
二、功能评估
(一) 运动功能评估
(二)感觉功能评估
(三)电生理检查
(四) 职业评估和活动评估
(五) 测试系统评估
(六) 综合评估
1.  关节活动度评估
主动活动度


被动活动度
简式评估


手总主动活动度 (TAM)
总主动活动度=各关节屈曲度之和 各关节伸直受限度之和
TAM=(MP+PIP+DIP) (MP+PIP+DIP)
TAM评定标准
2.  肌力
捏力计
握力计
手指捏力
对指(即指尖捏力,二指尖捏和三指尖捏)
并指(即侧捏力)
(二)感觉功能评估
痛觉
触觉
温度觉
运动觉
两点辨别觉
本体感觉
振动觉
两点辨别觉分级表
(三)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
体感诱发电位
(四) 职业评估和活动评估
1.职业评估
是指对由上肢和手参与的职业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
用标准模拟职业设备
Valpar工作范例评定
手损伤后恢复工作情况评定简表
2.活动评估
标准环境模拟日常生活活动的动作
(五) 测试系统评估
优缺点
设备统一
方法统一
结果准确
专用评估设备
价格昂贵
项目
Jebsen手功能评估(the Jebsen Hand Function Test)系统
普渡钉板测验(The Purdue Pegboard Test)
Minnesota操作评估(the Minnesota Rate Of Manipulation Test)
项目
Bennettt手工具评估(the Bennettt Hand Tool Test)
Crawford手小件灵活性评估(the Crawford Small Parts Dexterity Test)
1.Jebsen手功能评估系统
1.Jebsen手功能评估系统
又称七项手功能测试。
由7个小测验组成:
①写一句话。
②翻书本大小的卡片(模仿翻书)。
③拾起小件物品。
④堆放棋子。
⑤模仿进餐。
⑥移动轻的物品。
2.Purdue pegboard手指评估
普渡钉板测验
2.Purdue pegboard手指评估
又称普渡钉板测验。
检查手-眼协调、手灵活性。
4个分测验:
①右手操作;
②左手操作;
③左、右手同时操作;
④装配
(六) 综合评估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制定
用各单项评估方式,进行标准化的组合和评分
易用可行
成本低廉
便于推广
1.断指再植后功能的评定
断指再植后功能评定量表
项目
运动功能(20分)
日常生活活动(20分)
感觉恢复(20分)
血液循环状态(10分)
外观(20分)
恢复工作情况(10分)
2.拇、手指再造后功能的评定
拇、手指再造后功能评定量表
项目
功能活动度(6分)
再造指力量(3分)
感觉测定(指腹,3分)
手使用情况(3分)
3.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评定
(1)腋神经损伤
(2) 肌皮神经损伤
(3) 桡神经损伤
(4)正中神经损伤
(5)尺神经损伤
(6)臂丛神经关节功能评定
(1)腋神经损伤
腋神经评分标准
(2) 肌皮神经损伤
(3) 桡神经损伤
(4)正中神经损伤
(5)尺神经损伤
(6)臂丛神经关节功能评定
第三节  手康复的方法
一、 手康复介入时机
1.早期康复
2.中期康复
3.后期康复
1.早期康复
是指损伤或术后至第3周。
从损伤或术后第3天开始,作业治疗师可以介入进行手康复。
早期康复方法
关节制动
减轻疼痛
减轻肿胀
促进创面愈合
防止并发症
避免不合理用力
维持关节活动范围
维持软组织柔韧性。
2.中期康复
指损伤或术后第3周至第9周。
方法
改善疤痕
维持软组织和关节的活动性
增加肌力、灵巧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3.后期康复
指损伤或术后第9周以后。
补偿适应
补偿适应
①增强替代肌群的肌力;
②感觉再教育;
③预防畸形;
④环境干预;
⑤辅助器具的训练使用;
⑥非利手替代训练;
⑦习惯行为矫治等。
二、 手康复治疗手段
(一)保护
(二)手运动功能康复
(三)手感觉功能康复
(四)手矫形器运用
(一)保护
1.皮肤创面
保持皮肤湿润
伤口的合适处理
控制水肿
体位摆放
轻柔的加压包扎
愈合情况允许时,进行轻柔按摩
7~10天
2.感觉障碍
局部肢体保暖
避免冻伤和烧伤
保护手部,避免手指尖伤害。
3.血管损伤
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正确体位固定
至少需要保护2周
4.神经损伤
避免修复神经直接承受外力
不应过度地牵拉
避免半侧忽略
保护3~4周
5. 肌腱损伤
防止修复肌腱断裂
防止肌腱粘连
保护3~5周
6.骨折
控制局部受力
保护3~8周
7.关节疾病
避免局部过度受力
预防关节畸形
避免关节疼痛
维持关节活动度
避免关节过度使用
(二)手运动功能康复
1.肌力和耐力训练
2.关节活动度维持和提高
3.协调和运动模式训练
1.肌力和耐力训练
早期
非抗阻力主动运动到轻微抗阻力主动运动
再到中度和重度抗阻力主动运动
从等长运动训练到等张运动和等速运动过渡。
后期
健侧肢体施行患侧的抗阻力训练
日常生活动器具使用
增加重复练习次数
2.关节活动度维持和提高
尽早活动(“陪绑”)
主动运动
逐渐增大活动范围
逐渐提高活动次数
3.协调和运动模式训练
协调(cooperation)是控制正确和稳定运动的能力。
协调运动包括粗大运动(如肩、肘、腕关节活动)和精细运动(如掌指和手指关节活动)。
反复、准确的练习是协调训练的关键。
维持平稳性运动关键:
除原动肌收缩外,其他肌群尽可能放松。
控制肌肉疲劳程度
运动的速度和准确性下降,或者出现疼痛时,应停止活动。
(三)手感觉功能康复
感觉重塑训练
感觉重塑训练
是指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让患者重塑损伤后的感觉,包括脱敏技术和感觉再教育等。
目的就是促使大脑重新理解改变了的信号。
感觉训练时机
1.感觉过敏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是指神经损伤后给予轻微的刺激可以引起强烈的感觉,是因为痛觉敏感性增强或感觉阈值降低所致。
脱敏技术 (desensitization approach)
又称感觉抑制法,是降低感觉敏感程度的一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反复、系统的训练,提高患者感觉阈值,从而达到降低异常的感觉敏感程度的目的。
脱敏技术方法:
①材质刺激法
②坚果摩擦法
③温度刺激法
2.感觉过度
感觉过度(hyperpathia)
是指接受刺激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感受到强烈的、定位不明确的,并向四周扩散的不适和疼痛感觉。
感觉过度是反应剧烈时间延长和感觉阈值增高所致。
感觉再教育
是发展中枢感知能力和重塑感觉准确性的一种技术,可以降低感觉阈值,提高患者对物体的感知能力。
分辨温度高低(冷或热)
分辨物体形态(大或小)
分辨物体形状(球形或方形)
分辨物体长度(长或短)
分辨物体重量(重或轻)
分辨物体质地(粗糙或平滑)
分辨物体硬度(硬或软)
分辨物体材料(木或金属)
感觉再教育四阶段
感知
分辨
记忆
回忆
3.疼痛
可是皮肤、肌肉、韧带和骨骼损伤后刺激神经末梢所引起,也可能是神经本身损伤后所致。
方法
限制肌肉的收缩
降低关节活动度
引起肢体过度保护
运动模式失调
影响康复进程
疼痛治疗
物理因子
关节松动技术
限制过度运动
避免诱发因素
(四)手矫形器运用
静态矫形器
动态矫形器
手矫形器(夹板)技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动态矫形器
1)动态矫形器的材料:
2)动态矫形器的基本原理:
3)力的作用方向:
4)力的作用点:
5)牵引力大小:
6)牵引的时间:根据目的。
7)何时终止牵引:
达到治疗目的时即可停止活动矫形器治疗。


矫正挛缩时,正常的矫正速度是每星期活动度增加10o。
8)压力:
组织能够耐受的力不超过50g/cm2,即约6.7kPa。
9)不良反应:
①肿胀
②充血
③缺血:皮温计
④废用:定期松卸矫形器,活动可能废用的关节。
(2)静态矫形器的制作
1)材料:
2)制作原则:
3)重塑:
以夹板保持矫正位。
弹性蠕变和重塑。
重制每3日一次。
4)管型静态矫形器(片状夹板):
矫正指间关节。
每1~2日重塑一次。
(3)手矫形器的使用原则
1)医疗原则:
温和而持续。
2)设计原则:
功能要求 功能最强又结构简单,外形明快简洁。 符合患者的年龄、身份,还要适合其日常生活的功能需要。 外观要求。
3)力学原则:
力要垂直作用在骨与关节轴,但要作用在挛缩的关节而非活动的关节。 力要垂直作用于骨,而不向关节面施压。
4)结构原则:
巩固。
分力。
平滑。
5)检查的原则:
每1~7日检查一次。 检查项目包括体积、温度、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灵活性和感觉灵敏度。
检查的例行任务是调节夹板的角度。
6)活动的原则:
容许非治疗关节活动。
间歇被动、主动运动。
三、手康复的实施
(一)手神经损伤的作业治疗
(二) 手部骨折的作业治疗
(三) 关节脱位的作业治疗
(四) 韧带损伤的作业治疗
(五) 肌腱损伤的作业治疗
(六) 断指再植后的作业治疗
(七) 重复性劳损的作业治疗
(八) 手烧伤的作业治疗
(九) 并发症的处理
(一)手神经损伤的作业治疗
1.正中神经损伤
(1).固定与矫形器的应用
腕关节屈曲位(对掌)固定3~4周。
4~6周后,逐渐伸展腕关节至正常位。
12周以后,用动力型矫形器主动地伸展示指与中指IP关节。
拇指“虎口”挛缩可通过矫形器对抗矫正。

(2). 作业活动
早期应考虑包含整个上肢参与的活动。
随着恢复,多点抓握和两点抓握。
(3). 感觉重塑
重塑训练
视觉保护感觉丧失区

(4).辅助器具使用
书写辅助器具
抓握辅助器具
“C”型把
(5). 手术
神经恢复无望者,可考虑功能重建术。
2.尺神经损伤
(1).固定与矫形器的应用
固定MP关节于屈曲位3~4周

(2). 作业活动
①改善抓握能力和抓握力量;
②改善手指协调性;
③改善手指灵巧性;
④工作性作业活动训练。
方法
圆柱状抓握
拇指侧捏
对掌
IP关节伸展
手指内收
手指外展

(3).感觉重塑
感觉再教育
视觉代偿保护尺侧感觉丧失区
(4).手术
无可能恢复者,可考虑手术重建
3. 桡神经损伤
(1).固定与矫形器的应用
腕关节伸展位
掌指关节伸直
拇指外展位
固定3~4周。

(2).作业活动
①在进行抓握时能够保持腕关节稳定;
②腕关节和手指同时伸展;
③改善手的协调性和增强肌力;
④工作性作业活动训练。

(3).感觉重塑
感觉再教育
视觉代偿保护手尺侧感觉丧失区
(4).手术
必要时,可施行功能重建手术。
4.合并神经损伤
矫形器
功能活动
感觉再教育
(二) 手部骨折的作业治疗
1. 掌骨骨折
(1).固定与矫形器的应用
3~8周固定。
腕关节15°~20°伸直位
MP关节70°屈曲
IP一般不固定,以防止畸形 。

(2).作业活动
1周内,只健指被动运动。
1周后,健指可主动运动,伤指的DIP和PIP关节可以被动运动。
8周后,伤指MP关节才能开始运动,先被动后主动训练
继而握力、手指伸展能力、手指灵巧性及工作能力等训练。

(3).感觉重塑
合并神经损伤时,可以实施感觉重塑训练。
(4).手术
粉粹性骨折或成角畸形,必须手术。
2. 指骨骨折
(1).固定与矫形器的应用


(2).作业活动
指骨骨折后治疗活动与掌骨骨折相似
(3).感觉重塑
(4).手术
3. 拇指掌骨基底骨折
(1).固定与矫形器的应用
不经关节的拇指掌骨基底骨折,固定3~6周。
通过关节的拇指掌骨基底骨折,常需手术内固定,固定3~6周。

(2).作业活动
①促进拇指对指、对掌抓握功能;
②促进拇指伸展运动;
③改善手的协调性和增强肌力。
(三) 关节脱位的作业治疗
1.PIP关节背侧脱位
较常见PIP关节过伸畸形
“鹅颈”畸形

(1).固定与矫形器的应用
固定PIP、DIP关节于屈曲位20°~30°约3周。
3~6周,矫形器限制PIP关节过伸,训练伤指DIP关节屈曲活动。
6周后,可自由屈伸训练DIP和PIP关节。

(2).作业活动
健指主动运动
伤指DIP和PIP关节被动屈曲运动
伤指DIP和PIP关节主动活动
抓握训练
肌力、手指灵巧性及工作能力等训练。
2.PIP关节侧方脱位
(1).固定与矫形器的应用
固定PIP关节于屈曲位20°约2周。
3~5周,将伤指与邻指固定一起,进行PIP关节主动屈曲活动。
5周后, PIP关节伸展活动。
如侧方PIP关节不稳,再固定3周。

(2).作业活动
3~5天,健指可以进行主动运动。
3~5周,伤指与邻指可以进行PIP关节主动屈曲运动。
去除固定后,伤指PIP关节活动。
3.PIP关节掌侧脱位
较少见。
“纽孔”畸形。
(1).固定与矫形器的应用
PIP关节伸直位固定4~6周。
间歇PIP关节过屈限制固定2周。

(2).作业活动
PIP关节屈伸训练
肌力、手指灵巧性及工作能力等训练
4.MP关节脱位
术后固定3周后进行MP关节伸展训练。

(四) 韧带损伤的作业治疗
1.指间侧副韧带损伤
(1).固定与矫形器的应用
伤指PIP关节15°~20°屈曲位固定2周。
(2).作业活动
PIP关节屈伸训练
肌力、手指灵巧性及工作能力等训练。
(3).手术
2.MP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1).固定与矫形器的应用
MP关节45°~50°屈曲位固定2~3周。
(2).作业活动
MP关节伸展活动
肌力训练,最后提高ADL及工作能力。
3.拇指MP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1).固定与矫形器的应用
拇指MP关节屈曲位固定5~6周,固定最好包括腕关节。
(2).作业活动
拇指MP关节运动训练
逐渐增加肌力训练
最后提高ADL及工作能力
(3).手术
(五) 肌腱损伤的作业治疗
1.伸指肌腱修复术后
(1).固定与矫形器的应用
5周内,固定腕关节30°~40°伸直位,MP和IP关节伸直位。
5周开始,间歇固定。
6周以后,去除矫形器

(2).作业活动
伸指练习
全ROM训练
各条肌腱分别滑动训练
逐渐肌力训练
最后ADL及工作能力
2.屈指肌腱损伤
屈指肌腱五区

(1).固定与矫形器的应用
1~5周,固定DIP、PIP关节20°~30°屈曲位,MP关节45°~50°屈曲位。
5周开始,间歇固定。
6周以后,去除矫形器。

(2).作业活动
术后5周,间歇主动屈伸伤指关节。
6周后,逐渐强化ROM训练
8周后,增强肌力。
12周后,高强度活动。
(六) 断指再植后的作业治疗
(1).固定与矫形器的应用
0~3周,固定植指DIP、PIP关节20°~30°屈曲位。

(2).作业活动
3~6周,被动轻微活动植指。
6~12周,适量活动,增加肌腱滑动。
12周后,强化训练。
(3).感觉重塑
(七) 重复性劳损的作业治疗
重复性劳损 (RSI)
又称为职业过劳综合症(occupational overuse syndrome,OOS)
工作性上肢损伤(work related upper limb disorder,WRULD)
是一种因长期重复使用而造成的肌肉劳损,当中包括手腕神经压迫症(症状包括手腕无力、肩颈部疼痛、上肢无法高举和肌群容易疲劳等),脊椎神经伤害,颈部及上肢关节僵硬酸痛等。

发病的机制
肌群长时间收缩
不正确姿势
异常运动姿态
重复性肌肉损伤

(1).固定与矫形器的应用
严重损伤固定1周,
1周后,间歇固定2~4周。
(2).作业活动
伸展性训练
最大ROM
改变工作和生活节奏
环境干预
(八) 手烧伤的作业治疗
手烧伤后表现
①关节改变
②皮肤和软组织改变
③心理创伤

 

(1).固定与矫形器的应用
1~3周,伸腕30°,MP关节屈曲70°~90°,PIP和DIP关节伸直位,拇对掌位。
3周后,采用间歇固定2周。

(2).作业活动
早期禁止被动关节活动或完全握拳运动。
固定去除后,训练主动活动,拇指对指练习。
逐渐全ROM活动、肌力、耐力、灵巧和协调性活动。
(3).感觉重塑
(4).手术
(九) 并发症的处理
1.水肿
(1)体位摆放
手高过肘部
肘部高过肩关节
(2)压力疗法
从肢体远端开始增加外界压力,促进淋巴和血液的回流。

材料
橡皮筋
弹力绷带
弹力手套
绑带
气压泵

(3)局部手法
从肢体远端向近端
反复挤压
(4)主动运动
主动运动可以有效控制水肿。
2.疤痕
矫形器
局部牵引
压力疗法
硅胶手套
物理因子治疗
手法
(1)压力疗法
持续施加压力
压强度约3.3kPa
弹力绷带
压力手套
佩戴时间12~18个月
每3月重新制作

 


(2)物理因子治疗
超声波
蜡疗
水疗

3.误用、废用和过度使用
(1)误用
误用(misuse)
是指由于活动中原动肌之外其他肌群的异常收缩导致的关节运动模式异常。
(2)废用
废用(disuse)
是指肢体的非有效使用导致的肌肉关节异常。
(3)过度使用
过度使用(overuse)
是指活动太快、太用力、太多或活动范围太大导致的组织损伤。

误用、废用和过度使用
关节疼痛和疲劳

关节炎症和肿胀
预防优于治疗
正确、平稳、渐进和协调的运动训练
适宜的肌肉放松
关节休息
治疗强度
运动量对疗效影响很大。

一般的治疗标准是微感疼痛,微痛是生理极限的表现,过痛是过度损伤的表现。
治疗强度
有经验的治疗师是凭感觉掌握治疗的强度。 不需要连续运动治疗30min以上,也不能24h毫不运动。

多数的运动治疗是每1~ 3h一次,每次每个动作仅重复数次,不过数分钟至十数分钟而已。
发展手外伤康复迫在眉睫

康复技术
作业疗法。
关节松动技术。
肌肉牵拉技术。
运动疗法。
物理因子治疗。
特色治疗技术: 压力疗法(压力衣)。 手矫形器(夹板)。
关节松动技术(joint mobilization)
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于被动运动范畴。

关节的生理运动。
关节的附属运动。

常用手法:摆动、滚动、滑动、旋转、分离和牵拉。
腕关节
构成:桡尺远端,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
生理运动—屈腕、伸腕、外展、内收、旋转
附属运动—分离牵引、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侧方滑动。

前后向滑动—增加屈腕活动范围。
后前向滑动—增加伸腕活动范围。
作业疗法
采用
有目的和/或有意义的
活动
提高患者的功能

并帮助其获得或重新获得最大限度的独立生活能力。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最新评论

沙鑫 发表于 2009-4-15 14:00:35

很好的东西

肖建 发表于 2009-4-15 23:46:55
屈老师 你咋不传ppt格式的啊。。

2009国际会议|小黑屋|川卫网审2013-330号|蜀ICP备16010396号-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成都市网上报警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0786号||Copyright by WWW.HXKF.CN All Right Reserved.2002/12/26-2021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康复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康复医学中心| 版权所有 Email:
网管:刘沙鑫||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华西康复医学中心(1)华西康复医学中心(2)
华西康复主站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交流号
站点个人言论只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来电来函!
本站内容解释权归华西康复医学中心,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他用!
站点相关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请勿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网络信息不能进行诊断、治疗,如有需要请前往医院诊治!

GMT+8, 2024-5-6 03:12 , Processed in 0.1030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