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Semans平衡功能评定法

发布者: 小扬 | 发布时间: 2005-10-18 20:10| 查看数: 10816| 评论数: 5|帖子模式

Semans平衡功能评定与平衡功能三级评定法一样属于观察评定法,但其观察内容和分级标准则与后者迥然不同,主要应用于小儿脑瘫及卒中后偏瘫患者,目前在国内应用并不广泛。下面是修订后的Semans标准:
级别 特 征
Ⅴ 能单腿站立
Ⅳ 能单膝跪立
Ⅲ 一腿前一腿后地站立着时能将身体重心从后腿移向前腿
Ⅱ 3 能双足站立
Ⅱ 2 能双膝跪立
Ⅱ 1 手膝位站立
Ⅰ 能在伸直下肢的情况下坐着
0 伸直下肢时不能坐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最新评论

unnamed520 发表于 2005-10-25 19:57:20

抱歉 本人还是首次见到这个评定表 还没有机会实际应用

不知道临床使用后效果怎么样 斑竹如果方便是否可以给个临床病历

多谢

小扬 发表于 2005-10-25 22:49:18

抱歉,我们也没有用过Semans平衡功能评定法,

看见文献上有介绍这个量表,就传上来了,

希望有用过的朋友能分享一下心得!

harryjaysong 发表于 2005-11-27 12:36:25

平 衡 训 练
概 述

人的平衡一方面依靠一外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和特殊感觉器官(如眼及前庭)的整合,另一方面依靠运动系统和固有姿势反射的整合。
平衡训练分为:静态平衡、动态平衡
平衡练习要求自动调整姿势以保持平衡。

适 应 证
中枢性瘫痪所致感觉、运动功能受损
(如脑损伤或病变、脊髓损伤或病变)
其他神经疾患所致感觉、运动功能受损
(如外周神经损伤或病变)
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
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或手术后的平衡功能障碍
禁 忌 证
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
骨折、关节脱位未愈者
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而不能维持特定级别平衡者
仪 器 设 备
提供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
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
提供站立位及行走平衡训练的设备
提供视觉反馈改变的设备
提供较大难度的平衡训练设备
提供专门平衡训练的设备
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
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
治疗球
泡沫筒
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
坐 椅
治疗台
治疗球
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
提供站立位及行走 平衡训练的设备
平行杠
平衡板
体重秤
提供较大难度的平衡训练设备
滑 板
踩 踏 板
水疗泳池
提供专门平衡训练的设备
静态平衡训练仪
动态平衡训练仪
操 作 程 序
1.影响训练的因素
支持面:
选择支持面的宽、窄及其稳定性和可动性
1.影响训练的因素
体 位:
由比较稳定至不稳定的体
位顺序大致为:
前臂支撑俯卧位
前臂支撑俯卧跪位
前倾跪位
跪坐位
半跪位
坐 位
站立位(扶平衡杠站、独立站、单腿站等)

1.影响训练的因素
状 态
静态平衡训练
即在任一体位并采用加负载的方法刺激姿势反射的方法
依靠肌肉协调等长收缩维持平衡
从比较稳定的体位开始,逐步过渡至较不稳定体位
1.影响训练的因素
状 态
动态平衡训练法
在支撑面由大到小、重心由低到高的各种体位下,逐步施加外力完成的方法有
调整肌张力
改变姿势或体位
两种维持平衡的方式
1.影响训练的因素
移动的方式:
自我移动
外在移动
自我移动的训练难度相对较低,但较外在移动的训练更具功能性
1.影响训练的因素
附加的运动模式:
附加前后方、侧方等方
向的摇摆可进一步增加平
衡训练难度,其中包括
上肢各种姿势(上肢外展、前屈、双手胸前交叉等)下的躯干旋转
头的姿势改变(旋转、侧屈)
PNF技术中的剁劈、提举等躯干旋转动作
1.影响训练的因素
对干扰的预知性:
预知干扰时,预知的
输入导致对运动反应的
预先正反馈;未知的干
扰则使患者被迫应答
干扰的力量:
应考虑干扰力量的
大小、速度、方向及
作用位置
1.影响训练的因素
感官刺激的传入途径:
视 觉
前 庭
本体感受器、触觉
不同的传入途径可改
变平衡训练的难度
1.影响训练的因素
运动策略:
踝策略
髋策略
跨步策略
保护性抓握

2.训练的基本方法
训练顺序:
稳定支持面至不稳定支持面
最稳定体位进展到最不稳定体位
从静态平衡进展到动态平衡
从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
2.训练的基本方法
训练强度:
因无更多的阻力和负荷,故无特殊要求
训练时间:
由患者的疲劳程度所决定
若不能保持开始训练时的平衡水平则停止训练
训练频度:
原则上训练频度越高则效果越佳
应尽可能使平衡反应成为习惯性动作
3.基本原则
从静态平衡(I级平衡)训练开始

过渡到自动动态平衡(II级平衡)

再过渡到他动动态平衡(III级平衡)
3.基本原则
逐步减少人体支撑面积和提高身体重心

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躯干运动

从睁眼训练逐步过渡到闭眼训练

3.基本原则
训练时注意患者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损伤
4.训练分类(根据体位)
坐位平衡训练
I级平衡训练
指不受外力和无身体动作的前提下保持独立坐位姿势的训练,患者通过协调躯干肌肉以保持身体直立
开始时需要有人在身旁保护,逐步过渡到无保护独立坐位
坐位平衡训练
II级平衡训练
指患者可以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坐位平衡的训练
可以采用拾取身体周围物品、或坐位作业的方式进行
坐位平衡训练
III级平衡训练
指可以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的训练
由治疗者施加外力破坏患者坐位的稳定,诱发头部及躯干向正中线的调正反应

站立位平衡训练
I级平衡训练:
指不受外力和无身体动作的前提下保持独立站立姿势的训练,患者用下肢支撑体重保持站立位,必要时治疗师帮助
开始时两足间距较大,以提高稳定性;在能够独立站立后逐步缩小两足间距,以减小支撑面,增加难度
站立位平衡训练
II级平衡训练:
指患者可以在站立姿势下,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平衡的训练
开始时由治疗师双手固定患者髋部,协助完成重心转移和躯体活动,逐步过渡到由患者独立完成动作
站立位平衡训练
III级平衡训练:
指在站立姿势下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的训练
患者可以采用平衡板训练、站立作业训练等
5.利用设备的动态平衡训练
平衡板上的训练:
患者在平行杠内
保持站立姿势
双下肢重心的转移训练
5.利用设备的动态平衡训练
大球或滚筒上的训练:
患者双手分开,与肩同宽,抓握体操棒,治疗师与患者手重叠协助握棒动作,并使腕关节保持背伸位
患者用患侧下肢单腿站立,健侧足轻踏于大球球体,治疗人员用脚将大球前后滚动,患者下肢随之运动,但不得出现阻碍大球滚动的动作
健侧下肢支撑体重,患足置于大球上,随大球的滚动完成屈伸运动
6.专门设备的平衡训练
平衡仪训练(静态)
患者站在平衡仪平台上
双上肢自然下垂,掌心朝向体侧
通过观看平衡仪屏幕上的各种图形,按图形要求完成立体重心的调整
注意室内安静,保证患者精神集中
6.专门设备的平衡训练
水中平衡训练
1级: 双足分立,保持良好的姿势列线
双上肢于肩水平外展,掌心向前
完成双上肢向胸前合拢的动作
2级: 双足间距离缩小,直至并拢,
完成动作
3级: 单腿站立,完成动作
4级: 闭眼,完成动作
5级: 双手佩戴划水板,增加阻力
完成动作
7.运动系统疾患的平衡训练
躯干的平衡训练
主要针对腰痛等脊柱疾患
腰痛患者的平衡问题:
姿 势 摆 动 过 多
平 衡 反 应 差
平衡策略发生改变
(以髋和腰为支点保持直立平衡
而非正常人以踝为支点)
髋的平衡训练
主要针对预防老年人失衡跌倒所导致的髋部骨折
以不采用跨步和抓握策略预防跌倒为主要训练内容
同时从稳定支持面渐进至不稳定支持面,以增加练习难度
髋的平衡训练
具体训练:
单腿站立平衡
单腿站立同时头部旋转
单腿站立同时上肢完成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运动
单腿站立,上肢、头部和眼同时运动
单腿站立,躯干向对侧屈曲和旋转(同侧手够及同侧踝)
单腿站立,躯干向同侧伸展和旋转(同侧手向前方、侧方及头后部及物)
踝的平衡训练
主要针对踝关节扭伤及其邻近肌肉的拉伤
以恢复本体感觉为主要内容

踝的平衡训练
具体训练:
睁眼,患侧下肢单腿平地站立,30s
闭眼,患侧下肢单腿平地站立,30s
睁眼,患侧下肢单腿枕头上站立
闭眼,患侧下肢单腿枕头上站立
患侧下肢单腿站立时健侧下肢晃动的方法(先屈曲、伸展,后外展、内收;逐渐增加晃动的速度和范围)
策略水平的平衡训练
即建立相对于支持面基础成功
地控制重心的运动策略,如:
站立时的踝策略
站立时的髋策略
在支持面基础变化、重心移至基础之外的跨步策略和保护性抓握
策略水平的平衡训练
列线训练
目 的:
通过再训练帮助患者建立最基础的姿势位置,以适应各种活动的完成
以最少的肌肉活动保持良好姿势,最大程度地建立稳定
策略水平的平衡训练
运动策略
目 的:
帮助患者建立多关节协调运动,有效地应答坐位和站立位时的姿势要求
包括恢复运动策略和建立补偿策略两个方面
常用方法:
建立协调踝策略
建立协调髋策略
建立协调跨步策略
8.增强前庭功能的平衡训练
支持双足并拢站立过渡至双足无支持并拢站立,并逐渐延长时间
步行练习、行走中转头
双足分立,逐渐缩短双足间距离使支持面基底变窄,并活动上肢增加难度
软垫站立
行走中转圈训练,逐渐缩小转圈半径
前庭损害时,平衡训练可采用诱发眩晕的体位或运动的方法
注 意 事 项
注 意 事 项
训练前
要求患者学会放松,减少紧张或恐惧心理
若存在肌肉痉挛问题,应先设法缓解肌肉痉挛
注 意 事 项
加强安全措施
选择与患者平衡功能水平相当的训练
初始时应选择相对较低水平的训练
逐渐从简单向复杂过渡
训练环境中应去除障碍物
提供附加稳定的措施
(步态皮带、治疗师的辅助、平行杠等)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
特别要注意患者穿软底、平跟、合脚的鞋
注 意 事 项
对于由于肌肉骨骼损害或神经肌肉损害所致的平衡功能障碍,应注意加强损害水平的康复治疗
有认知损害者应改良平衡训练方法
训练首先应保持头和躯干的稳定
动态平衡训练时,他人施加的外力不应过强,仅需诱发姿势反射即可
若训练中发生头晕、头痛或恶心症状时,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训练

harryjaysong 发表于 2005-11-27 12:36:45

平 衡 训 练
概 述

人的平衡一方面依靠一外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和特殊感觉器官(如眼及前庭)的整合,另一方面依靠运动系统和固有姿势反射的整合。
平衡训练分为:静态平衡、动态平衡
平衡练习要求自动调整姿势以保持平衡。

适 应 证
中枢性瘫痪所致感觉、运动功能受损
(如脑损伤或病变、脊髓损伤或病变)
其他神经疾患所致感觉、运动功能受损
(如外周神经损伤或病变)
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
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或手术后的平衡功能障碍
禁 忌 证
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
骨折、关节脱位未愈者
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而不能维持特定级别平衡者
仪 器 设 备
提供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
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
提供站立位及行走平衡训练的设备
提供视觉反馈改变的设备
提供较大难度的平衡训练设备
提供专门平衡训练的设备
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
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
治疗球
泡沫筒
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
坐 椅
治疗台
治疗球
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
提供站立位及行走 平衡训练的设备
平行杠
平衡板
体重秤
提供较大难度的平衡训练设备
滑 板
踩 踏 板
水疗泳池
提供专门平衡训练的设备
静态平衡训练仪
动态平衡训练仪
操 作 程 序
1.影响训练的因素
支持面:
选择支持面的宽、窄及其稳定性和可动性
1.影响训练的因素
体 位:
由比较稳定至不稳定的体
位顺序大致为:
前臂支撑俯卧位
前臂支撑俯卧跪位
前倾跪位
跪坐位
半跪位
坐 位
站立位(扶平衡杠站、独立站、单腿站等)

1.影响训练的因素
状 态
静态平衡训练
即在任一体位并采用加负载的方法刺激姿势反射的方法
依靠肌肉协调等长收缩维持平衡
从比较稳定的体位开始,逐步过渡至较不稳定体位
1.影响训练的因素
状 态
动态平衡训练法
在支撑面由大到小、重心由低到高的各种体位下,逐步施加外力完成的方法有
调整肌张力
改变姿势或体位
两种维持平衡的方式
1.影响训练的因素
移动的方式:
自我移动
外在移动
自我移动的训练难度相对较低,但较外在移动的训练更具功能性
1.影响训练的因素
附加的运动模式:
附加前后方、侧方等方
向的摇摆可进一步增加平
衡训练难度,其中包括
上肢各种姿势(上肢外展、前屈、双手胸前交叉等)下的躯干旋转
头的姿势改变(旋转、侧屈)
PNF技术中的剁劈、提举等躯干旋转动作
1.影响训练的因素
对干扰的预知性:
预知干扰时,预知的
输入导致对运动反应的
预先正反馈;未知的干
扰则使患者被迫应答
干扰的力量:
应考虑干扰力量的
大小、速度、方向及
作用位置
1.影响训练的因素
感官刺激的传入途径:
视 觉
前 庭
本体感受器、触觉
不同的传入途径可改
变平衡训练的难度
1.影响训练的因素
运动策略:
踝策略
髋策略
跨步策略
保护性抓握

2.训练的基本方法
训练顺序:
稳定支持面至不稳定支持面
最稳定体位进展到最不稳定体位
从静态平衡进展到动态平衡
从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
2.训练的基本方法
训练强度:
因无更多的阻力和负荷,故无特殊要求
训练时间:
由患者的疲劳程度所决定
若不能保持开始训练时的平衡水平则停止训练
训练频度:
原则上训练频度越高则效果越佳
应尽可能使平衡反应成为习惯性动作
3.基本原则
从静态平衡(I级平衡)训练开始

过渡到自动动态平衡(II级平衡)

再过渡到他动动态平衡(III级平衡)
3.基本原则
逐步减少人体支撑面积和提高身体重心

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躯干运动

从睁眼训练逐步过渡到闭眼训练

3.基本原则
训练时注意患者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损伤
4.训练分类(根据体位)
坐位平衡训练
I级平衡训练
指不受外力和无身体动作的前提下保持独立坐位姿势的训练,患者通过协调躯干肌肉以保持身体直立
开始时需要有人在身旁保护,逐步过渡到无保护独立坐位
坐位平衡训练
II级平衡训练
指患者可以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坐位平衡的训练
可以采用拾取身体周围物品、或坐位作业的方式进行
坐位平衡训练
III级平衡训练
指可以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的训练
由治疗者施加外力破坏患者坐位的稳定,诱发头部及躯干向正中线的调正反应

站立位平衡训练
I级平衡训练:
指不受外力和无身体动作的前提下保持独立站立姿势的训练,患者用下肢支撑体重保持站立位,必要时治疗师帮助
开始时两足间距较大,以提高稳定性;在能够独立站立后逐步缩小两足间距,以减小支撑面,增加难度
站立位平衡训练
II级平衡训练:
指患者可以在站立姿势下,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平衡的训练
开始时由治疗师双手固定患者髋部,协助完成重心转移和躯体活动,逐步过渡到由患者独立完成动作
站立位平衡训练
III级平衡训练:
指在站立姿势下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的训练
患者可以采用平衡板训练、站立作业训练等
5.利用设备的动态平衡训练
平衡板上的训练:
患者在平行杠内
保持站立姿势
双下肢重心的转移训练
5.利用设备的动态平衡训练
大球或滚筒上的训练:
患者双手分开,与肩同宽,抓握体操棒,治疗师与患者手重叠协助握棒动作,并使腕关节保持背伸位
患者用患侧下肢单腿站立,健侧足轻踏于大球球体,治疗人员用脚将大球前后滚动,患者下肢随之运动,但不得出现阻碍大球滚动的动作
健侧下肢支撑体重,患足置于大球上,随大球的滚动完成屈伸运动
6.专门设备的平衡训练
平衡仪训练(静态)
患者站在平衡仪平台上
双上肢自然下垂,掌心朝向体侧
通过观看平衡仪屏幕上的各种图形,按图形要求完成立体重心的调整
注意室内安静,保证患者精神集中
6.专门设备的平衡训练
水中平衡训练
1级: 双足分立,保持良好的姿势列线
双上肢于肩水平外展,掌心向前
完成双上肢向胸前合拢的动作
2级: 双足间距离缩小,直至并拢,
完成动作
3级: 单腿站立,完成动作
4级: 闭眼,完成动作
5级: 双手佩戴划水板,增加阻力
完成动作
7.运动系统疾患的平衡训练
躯干的平衡训练
主要针对腰痛等脊柱疾患
腰痛患者的平衡问题:
姿 势 摆 动 过 多
平 衡 反 应 差
平衡策略发生改变
(以髋和腰为支点保持直立平衡
而非正常人以踝为支点)
髋的平衡训练
主要针对预防老年人失衡跌倒所导致的髋部骨折
以不采用跨步和抓握策略预防跌倒为主要训练内容
同时从稳定支持面渐进至不稳定支持面,以增加练习难度
髋的平衡训练
具体训练:
单腿站立平衡
单腿站立同时头部旋转
单腿站立同时上肢完成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运动
单腿站立,上肢、头部和眼同时运动
单腿站立,躯干向对侧屈曲和旋转(同侧手够及同侧踝)
单腿站立,躯干向同侧伸展和旋转(同侧手向前方、侧方及头后部及物)
踝的平衡训练
主要针对踝关节扭伤及其邻近肌肉的拉伤
以恢复本体感觉为主要内容

踝的平衡训练
具体训练:
睁眼,患侧下肢单腿平地站立,30s
闭眼,患侧下肢单腿平地站立,30s
睁眼,患侧下肢单腿枕头上站立
闭眼,患侧下肢单腿枕头上站立
患侧下肢单腿站立时健侧下肢晃动的方法(先屈曲、伸展,后外展、内收;逐渐增加晃动的速度和范围)
策略水平的平衡训练
即建立相对于支持面基础成功
地控制重心的运动策略,如:
站立时的踝策略
站立时的髋策略
在支持面基础变化、重心移至基础之外的跨步策略和保护性抓握
策略水平的平衡训练
列线训练
目 的:
通过再训练帮助患者建立最基础的姿势位置,以适应各种活动的完成
以最少的肌肉活动保持良好姿势,最大程度地建立稳定
策略水平的平衡训练
运动策略
目 的:
帮助患者建立多关节协调运动,有效地应答坐位和站立位时的姿势要求
包括恢复运动策略和建立补偿策略两个方面
常用方法:
建立协调踝策略
建立协调髋策略
建立协调跨步策略
8.增强前庭功能的平衡训练
支持双足并拢站立过渡至双足无支持并拢站立,并逐渐延长时间
步行练习、行走中转头
双足分立,逐渐缩短双足间距离使支持面基底变窄,并活动上肢增加难度
软垫站立
行走中转圈训练,逐渐缩小转圈半径
前庭损害时,平衡训练可采用诱发眩晕的体位或运动的方法
注 意 事 项
注 意 事 项
训练前
要求患者学会放松,减少紧张或恐惧心理
若存在肌肉痉挛问题,应先设法缓解肌肉痉挛
注 意 事 项
加强安全措施
选择与患者平衡功能水平相当的训练
初始时应选择相对较低水平的训练
逐渐从简单向复杂过渡
训练环境中应去除障碍物
提供附加稳定的措施
(步态皮带、治疗师的辅助、平行杠等)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
特别要注意患者穿软底、平跟、合脚的鞋
注 意 事 项
对于由于肌肉骨骼损害或神经肌肉损害所致的平衡功能障碍,应注意加强损害水平的康复治疗
有认知损害者应改良平衡训练方法
训练首先应保持头和躯干的稳定
动态平衡训练时,他人施加的外力不应过强,仅需诱发姿势反射即可
若训练中发生头晕、头痛或恶心症状时,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训练

harryjaysong 发表于 2005-11-27 12:37:00

平 衡 训 练
概 述

人的平衡一方面依靠一外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和特殊感觉器官(如眼及前庭)的整合,另一方面依靠运动系统和固有姿势反射的整合。
平衡训练分为:静态平衡、动态平衡
平衡练习要求自动调整姿势以保持平衡。

适 应 证
中枢性瘫痪所致感觉、运动功能受损
(如脑损伤或病变、脊髓损伤或病变)
其他神经疾患所致感觉、运动功能受损
(如外周神经损伤或病变)
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
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或手术后的平衡功能障碍
禁 忌 证
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
骨折、关节脱位未愈者
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而不能维持特定级别平衡者
仪 器 设 备
提供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
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
提供站立位及行走平衡训练的设备
提供视觉反馈改变的设备
提供较大难度的平衡训练设备
提供专门平衡训练的设备
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
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
治疗球
泡沫筒
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
坐 椅
治疗台
治疗球
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
提供站立位及行走 平衡训练的设备
平行杠
平衡板
体重秤
提供较大难度的平衡训练设备
滑 板
踩 踏 板
水疗泳池
提供专门平衡训练的设备
静态平衡训练仪
动态平衡训练仪
操 作 程 序
1.影响训练的因素
支持面:
选择支持面的宽、窄及其稳定性和可动性
1.影响训练的因素
体 位:
由比较稳定至不稳定的体
位顺序大致为:
前臂支撑俯卧位
前臂支撑俯卧跪位
前倾跪位
跪坐位
半跪位
坐 位
站立位(扶平衡杠站、独立站、单腿站等)

1.影响训练的因素
状 态
静态平衡训练
即在任一体位并采用加负载的方法刺激姿势反射的方法
依靠肌肉协调等长收缩维持平衡
从比较稳定的体位开始,逐步过渡至较不稳定体位
1.影响训练的因素
状 态
动态平衡训练法
在支撑面由大到小、重心由低到高的各种体位下,逐步施加外力完成的方法有
调整肌张力
改变姿势或体位
两种维持平衡的方式
1.影响训练的因素
移动的方式:
自我移动
外在移动
自我移动的训练难度相对较低,但较外在移动的训练更具功能性
1.影响训练的因素
附加的运动模式:
附加前后方、侧方等方
向的摇摆可进一步增加平
衡训练难度,其中包括
上肢各种姿势(上肢外展、前屈、双手胸前交叉等)下的躯干旋转
头的姿势改变(旋转、侧屈)
PNF技术中的剁劈、提举等躯干旋转动作
1.影响训练的因素
对干扰的预知性:
预知干扰时,预知的
输入导致对运动反应的
预先正反馈;未知的干
扰则使患者被迫应答
干扰的力量:
应考虑干扰力量的
大小、速度、方向及
作用位置
1.影响训练的因素
感官刺激的传入途径:
视 觉
前 庭
本体感受器、触觉
不同的传入途径可改
变平衡训练的难度
1.影响训练的因素
运动策略:
踝策略
髋策略
跨步策略
保护性抓握

2.训练的基本方法
训练顺序:
稳定支持面至不稳定支持面
最稳定体位进展到最不稳定体位
从静态平衡进展到动态平衡
从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
2.训练的基本方法
训练强度:
因无更多的阻力和负荷,故无特殊要求
训练时间:
由患者的疲劳程度所决定
若不能保持开始训练时的平衡水平则停止训练
训练频度:
原则上训练频度越高则效果越佳
应尽可能使平衡反应成为习惯性动作
3.基本原则
从静态平衡(I级平衡)训练开始

过渡到自动动态平衡(II级平衡)

再过渡到他动动态平衡(III级平衡)
3.基本原则
逐步减少人体支撑面积和提高身体重心

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躯干运动

从睁眼训练逐步过渡到闭眼训练

3.基本原则
训练时注意患者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损伤
4.训练分类(根据体位)
坐位平衡训练
I级平衡训练
指不受外力和无身体动作的前提下保持独立坐位姿势的训练,患者通过协调躯干肌肉以保持身体直立
开始时需要有人在身旁保护,逐步过渡到无保护独立坐位
坐位平衡训练
II级平衡训练
指患者可以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坐位平衡的训练
可以采用拾取身体周围物品、或坐位作业的方式进行
坐位平衡训练
III级平衡训练
指可以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的训练
由治疗者施加外力破坏患者坐位的稳定,诱发头部及躯干向正中线的调正反应

站立位平衡训练
I级平衡训练:
指不受外力和无身体动作的前提下保持独立站立姿势的训练,患者用下肢支撑体重保持站立位,必要时治疗师帮助
开始时两足间距较大,以提高稳定性;在能够独立站立后逐步缩小两足间距,以减小支撑面,增加难度
站立位平衡训练
II级平衡训练:
指患者可以在站立姿势下,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平衡的训练
开始时由治疗师双手固定患者髋部,协助完成重心转移和躯体活动,逐步过渡到由患者独立完成动作
站立位平衡训练
III级平衡训练:
指在站立姿势下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的训练
患者可以采用平衡板训练、站立作业训练等
5.利用设备的动态平衡训练
平衡板上的训练:
患者在平行杠内
保持站立姿势
双下肢重心的转移训练
5.利用设备的动态平衡训练
大球或滚筒上的训练:
患者双手分开,与肩同宽,抓握体操棒,治疗师与患者手重叠协助握棒动作,并使腕关节保持背伸位
患者用患侧下肢单腿站立,健侧足轻踏于大球球体,治疗人员用脚将大球前后滚动,患者下肢随之运动,但不得出现阻碍大球滚动的动作
健侧下肢支撑体重,患足置于大球上,随大球的滚动完成屈伸运动
6.专门设备的平衡训练
平衡仪训练(静态)
患者站在平衡仪平台上
双上肢自然下垂,掌心朝向体侧
通过观看平衡仪屏幕上的各种图形,按图形要求完成立体重心的调整
注意室内安静,保证患者精神集中
6.专门设备的平衡训练
水中平衡训练
1级: 双足分立,保持良好的姿势列线
双上肢于肩水平外展,掌心向前
完成双上肢向胸前合拢的动作
2级: 双足间距离缩小,直至并拢,
完成动作
3级: 单腿站立,完成动作
4级: 闭眼,完成动作
5级: 双手佩戴划水板,增加阻力
完成动作
7.运动系统疾患的平衡训练
躯干的平衡训练
主要针对腰痛等脊柱疾患
腰痛患者的平衡问题:
姿 势 摆 动 过 多
平 衡 反 应 差
平衡策略发生改变
(以髋和腰为支点保持直立平衡
而非正常人以踝为支点)
髋的平衡训练
主要针对预防老年人失衡跌倒所导致的髋部骨折
以不采用跨步和抓握策略预防跌倒为主要训练内容
同时从稳定支持面渐进至不稳定支持面,以增加练习难度
髋的平衡训练
具体训练:
单腿站立平衡
单腿站立同时头部旋转
单腿站立同时上肢完成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运动
单腿站立,上肢、头部和眼同时运动
单腿站立,躯干向对侧屈曲和旋转(同侧手够及同侧踝)
单腿站立,躯干向同侧伸展和旋转(同侧手向前方、侧方及头后部及物)
踝的平衡训练
主要针对踝关节扭伤及其邻近肌肉的拉伤
以恢复本体感觉为主要内容

踝的平衡训练
具体训练:
睁眼,患侧下肢单腿平地站立,30s
闭眼,患侧下肢单腿平地站立,30s
睁眼,患侧下肢单腿枕头上站立
闭眼,患侧下肢单腿枕头上站立
患侧下肢单腿站立时健侧下肢晃动的方法(先屈曲、伸展,后外展、内收;逐渐增加晃动的速度和范围)
策略水平的平衡训练
即建立相对于支持面基础成功
地控制重心的运动策略,如:
站立时的踝策略
站立时的髋策略
在支持面基础变化、重心移至基础之外的跨步策略和保护性抓握
策略水平的平衡训练
列线训练
目 的:
通过再训练帮助患者建立最基础的姿势位置,以适应各种活动的完成
以最少的肌肉活动保持良好姿势,最大程度地建立稳定
策略水平的平衡训练
运动策略
目 的:
帮助患者建立多关节协调运动,有效地应答坐位和站立位时的姿势要求
包括恢复运动策略和建立补偿策略两个方面
常用方法:
建立协调踝策略
建立协调髋策略
建立协调跨步策略
8.增强前庭功能的平衡训练
支持双足并拢站立过渡至双足无支持并拢站立,并逐渐延长时间
步行练习、行走中转头
双足分立,逐渐缩短双足间距离使支持面基底变窄,并活动上肢增加难度
软垫站立
行走中转圈训练,逐渐缩小转圈半径
前庭损害时,平衡训练可采用诱发眩晕的体位或运动的方法
注 意 事 项
注 意 事 项
训练前
要求患者学会放松,减少紧张或恐惧心理
若存在肌肉痉挛问题,应先设法缓解肌肉痉挛
注 意 事 项
加强安全措施
选择与患者平衡功能水平相当的训练
初始时应选择相对较低水平的训练
逐渐从简单向复杂过渡
训练环境中应去除障碍物
提供附加稳定的措施
(步态皮带、治疗师的辅助、平行杠等)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
特别要注意患者穿软底、平跟、合脚的鞋
注 意 事 项
对于由于肌肉骨骼损害或神经肌肉损害所致的平衡功能障碍,应注意加强损害水平的康复治疗
有认知损害者应改良平衡训练方法
训练首先应保持头和躯干的稳定
动态平衡训练时,他人施加的外力不应过强,仅需诱发姿势反射即可
若训练中发生头晕、头痛或恶心症状时,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训练

2009国际会议|小黑屋|川卫网审2013-330号|蜀ICP备16010396号-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成都市网上报警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0786号||Copyright by WWW.HXKF.CN All Right Reserved.2002/12/26-2021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康复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康复医学中心| 版权所有 Email:
网管:刘沙鑫||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华西康复医学中心(1)华西康复医学中心(2)
华西康复主站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交流号
站点个人言论只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来电来函!
本站内容解释权归华西康复医学中心,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他用!
站点相关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请勿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网络信息不能进行诊断、治疗,如有需要请前往医院诊治!

GMT+8, 2024-5-3 20:18 , Processed in 0.0927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