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时机

发布者: 小扬 | 发布时间: 2005-6-22 20:19| 查看数: 7586| 评论数: 1|帖子模式

  由于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变化差异较大,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的时间和类型也大不一样。研究表明[2,3],大多数症状缓慢出现,而且患者并无明显不适感觉,只有在作神经系统检查时才发现异常;另有一部分患者短期内出现症状并迅速发展、恶化,甚至出现突发性瘫痪。现已公认,颈椎椎间盘退变是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基础,而颈椎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造成脊髓压迫和血供障碍则是其直接病因。

  影响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发病的因素很多。Bernhardt等[4]、Lestini和Wiesel[5]的研究表明,发育性椎管大小作为静态因素对其发病病因有直接关系。如果这种容纳颈脊髓的结构狭窄,会大大降低累及脊髓而引发症状和体征的阈值。同样的椎管骨和纤维性病变在一个发育正常的椎管内,尚有较大的缓冲空间而不致于出现明显症状。动态因素如退变或创伤(颈椎间盘突出、韧带松弛等)在导致发病过程中也尤为重要。如果发生于同一节段水平椎管前后方,会造成前后或呈环状压迫。当椎管内致压物达到一定程度,超过了脊髓与椎管正常对应关系,就可缓慢诱发临床症状,某些轻度外伤或不正常头颈位置甚至睡眠姿势都可成为发病因素[6]。

  脊髓型颈椎病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主要有:(1)颈痛,头颈疲劳。其中特征性的表现为睡眠时加重,白天减轻或消失。(2)肢体(尤其下肢)麻木无力。但有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能并不明显,检查时也不易发现步态异常。(3)上肢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握物无力,有的表现为写字、作画等精巧动作有一过性障碍。(4)感觉障碍:多始于上肢或下肢, 也可表现类似腰骶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的症状,这种情况须通过神经系统检查以作鉴别。此外应警惕某些患者腰椎疾患与颈椎病合并存在。(5)检查:①发病早期,患者可以是正常步态。但一些突发性发作患者,发病后即因下肢无力而表现为行走不稳或跛行。②由于脊髓受压或缺血,可以表现为腱反射活跃、亢进。腱反射变化与病变节段有关,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及桡腕反射可以表现不一致。下肢反射尤其膝反射较敏感。髌阵挛和踝阵挛是腱反射增强的极度反射, 偶尔发生。③ 通常认为,Hoffmann反射和Lhermitte征是脊髓型颈椎病的标志性体征。但一些学者认为,Hoffmann反射可能出现在早期,也有相当数量病例出现在晚期[4],因此仅从这种病理反射出现与否来确定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与晚期,根据是不足的。但在动态下,尤其在头颈伸展时出现Hoffmann反射阳性,则是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重要体征。Lhermitte征也是以头颈动态作为检查方法。

  影像学检查是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常规放射学检查可提供骨性椎管矢径及Pavlov比值。现已公认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由于无症状者也有相当高的比例属于异常范围,因此,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才有临床实际价值[7,8]。

  MRI对于评价软组织(如椎间盘)和脊髓状态有重要价值。Epstein等[9]认为MRI成像对脊髓压迫有明确的显示,其潜在的致压因素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一些学者用CTM扫描测量颈脊髓横截面积,认为若其小于30 %,即可能导致临床发病。

  二、脊髓型颈椎病的外科治疗时机

  脊髓型颈椎病本身具有一定的自然病史,外科手术可能达到阻止临床症状恶化的目的,也可能由于脊髓的损害已达到不可逆程度,因此即使解除压迫也不会使脊髓功能改善或恢复。但有更多的病例,发病后症状和体征并非迅速恶化,而是处于缓慢加重的过程,因此手术治疗可能取得更好效果。我们认为,脊髓型颈椎病一旦诊断成立,应该采取积极对策。非手术治疗时间不宜太长,经密切观察症状和体征不缓解就应尽早行外科治疗,不必观望。

  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而且对何为“早期”概念或内涵的认识也不尽统一。我们认为脊髓型颈椎病早期主要是指临床症状发生的初期。此时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对轻微,但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是否具有密切一致性,尚应深入研究。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时机的选择取决于多种综合因素。重要原因在于,每位患者的自然病史不尽相同。多数患者持续存在运动功能障碍,而且每次发作时症状和体征均有加重;而部分患者病变进展缓慢,造成检查者及患者的忽视。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手术减压,以使受压脊髓得以恢复。但并非手术患者均可获得理想疗效。近年来的观点认为,积极的外科手术对多数患者有益[10]。手术时机选择在可能发生严重不可逆转的神经功能丧失之前进行最为合适。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以发病6个月之内手术疗效最好[4,8]。

  评价脊髓型颈椎病严重程度,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Ono等[11]认为脊髓型颈椎病严重程度与脊髓组织变性程度密切相关。有学者采用CTM和MRI测量受压部同一水平最小的矢状径与最大横径比值,认为低于0.28即表明脊髓横断层减小,脊髓萎缩[12]。Fujiwara等[12]的研究表明该比值大于0.4,病程超过6个月疗效较差。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最新评论

曾晓梅 发表于 2005-7-22 15:10:25

怎样早期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从词义看应是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国际上较一致的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一、临床表现

  由于颈椎病临床表现多样化,故其分型方法也不尽相同。从本病定义看,是脊髓、神经、血管受到刺激或压迫而表现的一系列症状、体征,故选用以下四种基本分型方法介绍。

  1.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病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50%~60%),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并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临床上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放射痛范围根据受压神经根不同而表现在相应皮节。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撞患肢即可发生剧烈的闪电样锐痛。

  检查可见患侧颈部肌痉挛,故头喜偏向患侧,且肩部上耸。病程长者上肢肌可有萎缩。在横突、斜方肌、肩袖及三角肌等处有压痛。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上肢牵拉试验阳性:术者一手扶患侧颈部,一手握患腕,向相反方向牵拉。此时因臂丛神经被牵张,刺激已受压之神经根而出现放射痛。压头试验阳性: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

  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2. 脊髓型颈椎病

  约占颈椎病的10%~15%。脊髓受压的主要原因是中央后突之髓核、椎体后缘骨赘、增生肥厚的黄韧带及钙化的后纵韧带等。由于下颈段椎管相对较小(脊髓颈膨大处),且活动度大,故退行性变亦发生较早、较重,脊髓受压也易发生在下颈段。脊髓受压早期,由于压迫物多来自脊髓前方,故临床上以侧束、锥体束损害表现突出。此时颈痛不明显,而以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为最先出现的症状。随病情加重发生自下而上的上运动神经原性瘫痪。有时压迫物也可来自侧方(关节突关节增生)或后方(黄韧带肥厚),而出现不同类型的脊髓损害。有关各种脊髓外源性压迫的特点,可参阅神经病学教材。

  X线平片表现与神经根型相似。脊髓造影、CT、MRI可显示脊髓受压情况。脑脊液动力学测定、核医学检查及生化分析可反映椎管通畅程度。

  3.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本型的发病机制尚不太清楚。颈脊神经没有白交通支,但灰交通支与颈交感神经及第1、2胸交感神经节的白交通支相连。故颈椎各种结构病变的刺激通过脊髓反射或脑 脊髓反射而发生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①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头痛或偏头痛,头晕特别在头转动时加重,有时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瞳孔扩大或缩小,眼后部胀痛;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前区痛和血压升高;头颈及四肢出汗异常以及耳鸣、听力下降,发音障碍等;②交感神经抑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及胃肠胀气等。

  X线、CT、MRI等检查结果与神经型颈椎病相似。

  4.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横突孔增生狭窄、上关节突明显增生肥大可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颈椎退变后稳定性降低,在颈部活动时椎间关节产生过度移动而牵拉椎动脉;或颈交感神经兴奋,反射性地引起椎动脉痉挛等均是本型病因。当患者原有动脉硬化等血管疾病时则更易发生本病。临床表现有:①眩晕:为本型的主要症状,可表现为旋转性、浮动性或摇晃性眩晕。头部活动时可诱发或加重。②头痛。是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血管代偿性扩张引起。主要表现为枕部、顶枕部痛,也可放射到颞部。多为发作性胀痛,常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③视觉障碍:为突发性弱视或失明、复视,短期内自动恢复。是大脑后动脉及脑干内3、4、 6脑神经核缺血所致。④猝倒:是椎动脉受到刺激突然痉挛引起。多在头部突然旋转或屈伸时发生,倒地后再站起即可继续正常活动。⑤其他:还可有不同程度运动及感觉障碍,以及精神症状。

  椎 基底动脉血供不足的临床表现常为突发性,并有反复发作倾向。在复发中其表现可不完全相同,神经检查可正常。

  颈椎病除上述四种类型外,尚可同时有两种或多种类型的症状同时出现,有人将此称为“复合型”。但在这类病人中,仍是以某型为主,伴有其他类型的部分表现,故命名时以“××型伴××型”较“复合型”更明确。少数颈椎病人,在椎体前方有较大而尖锐的骨赘增生,从而压迫食管产生吞咽不适,称为“食管型颈椎病”,因其少见,这里从略。

  二、治疗

  1. 非手术治疗

  (1)颏枕带牵引:适用于脊髓型以外的各型颈椎病。可解除肌痉挛、增大椎间隙、减少椎间盘压力,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力和对椎动脉的刺激,并使嵌顿于小关节内的滑膜皱襞复位。坐、卧位均可进行牵引,头前屈15°左右,牵引重量2~6kg。牵引时间以项、背部肌能耐受为限,每日数次,每次1小时。如无不适者,可进持续牵引,每日6~8小时,2周为一疗程。

  (2)理疗:可加速炎性水肿消退和松弛肌肉的作用。

  (3)自我保健疗法:在工作中定时改变姿势,作颈部轻柔活动及上肢运动,有利于颈、肩肌肉弛张的调节和改善血循环。在睡眠时,宜用平板床,枕头高度适当,不让头部过伸或过屈。

  (4)药物治疗:目前尚无颈椎病的特效药物,所用非甾体抗炎药、肌松弛剂及镇静剂均属对症治疗。颈椎病系慢性疾病,如长期使用上述药物,可产生一定副作用,故宜在症状剧烈、严重影响生活及睡眠时才短期、交替使用。当局部有固定而范围较小的痛点时,可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制剂。如有典型神经根痛者可行颈硬膜外注射,通常用醋酸强的松龙1.7ml,加2%利多卡因4ml,7~10天1次,3~4次为一疗程,一般间隔1月可重复一疗程。如注射3次无效,则无需继续注射。本方法有一定危险性,应请麻醉科医师执行。

  2. 手术治疗

  诊断明确的颈椎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者,或脊髓型颈椎病症状进行性加重者适于手术治疗。根据手术途径不同,可分为前路手术、前外侧手术及后路手术三种。

  (1)前路及前外侧手术:适合于切除突出之椎间盘、椎体后方骨赘及钩椎关节骨赘,以解除对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的压迫。同时可进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以稳定脊柱。

  (2)后路手术:主要是通过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术达到对脊髓的减压。在椎板切除不多即能达到减压目的时,也可辅以后方脊柱融合术。

2009国际会议|小黑屋|川卫网审2013-330号|蜀ICP备16010396号-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成都市网上报警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0786号||Copyright by WWW.HXKF.CN All Right Reserved.2002/12/26-2021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康复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康复医学中心| 版权所有 Email:
网管:刘沙鑫||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华西康复医学中心(1)华西康复医学中心(2)
华西康复主站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交流号
站点个人言论只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来电来函!
本站内容解释权归华西康复医学中心,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他用!
站点相关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请勿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网络信息不能进行诊断、治疗,如有需要请前往医院诊治!

GMT+8, 2024-5-6 23:57 , Processed in 0.0948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