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下)

发布者: 悦悦~ | 发布时间: 2015-4-24 21:37| 查看数: 7235|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下)
七、        人工气道固定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有呼吸机的科室)
(一)意外脱管
预防与处理:
1.气管插管前检查患者有无义齿及牙齿松动。有假牙者应先取下假牙,牙齿松动者先予棉线固定后再行气管插管。
2.气管插管成功后立即采取妥善的固定方式。可选用插管固定器及三重固定法固定导管。
3.准确检查、记录气管插管深度,并班班交接。
4.气管切开套管应系方结,与颈部的间隙不宜超过两横指。
5.呼吸机管道与人工气道连接后,应预留一定的活动范围,以防患者翻身或头部活动时将导管牵拉出。
6.吸痰时妥善固定导管,动作轻柔,避免过于粗暴将导管带出。
7.为患者翻身时,两人配合,妥善固定导管 。
8.对于烦躁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向家属解释后行双上肢约束,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或肌松剂,保证患者处于有效镇静状态。
9.人工气道留置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形态、频率,有无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及颜面部紫绀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积极处理。
10.气管插管脱出距离≤6cm时,可吸净气道分泌物,放空气囊后将导管回纳,确定导管位置后妥善固定;气管插管脱出距离>6cm时,放空气囊拔出气管导管,改为鼻导管、面罩吸氧或无创呼吸机通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参数,视情况再行插管或继续当前治疗。
11.气切导管意外脱出时应立即通知医生。置管时间>7天,窦道已行成者可更换导管后直接经窦道口插入,并确认导管位置,妥善固定,密切监测患者呼吸状况及生命体征;气切导管脱出,置管时间<7天,窦道未形成者,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必要时可高浓度氧气吸入,立即通知麻醉科医师,准备插管和气切用物。
(二)局部皮肤损伤
预防与处理:
1.选择优质、适宜的固定材料与方法(如气管插管固定器、3M粘着型伸缩绷带),以减少胶布固定对局部皮肤带来的损伤。
2.每班评估气切导管系带松紧度,以能放进一到两横指为宜。必要时,颈部可使用泡沫敷料保护,避免因系带过紧导致皮肤黏膜损伤。系带处皮肤出现压红及勒痕时,及时调整系带松紧度。
3.气管插管者每班检查导管固定处皮肤黏膜情况,避免胶布过度牵拉皮肤。
4.胶布污染应及时更换,拆去胶布时,动作轻柔,避免撕伤皮肤。
5.局部皮肤破损后按照伤口护理原则进行处理。
(三)        口/鼻腔黏膜损伤
预防与处理:
1.气管插管前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躁动者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避免插管时损伤口/鼻腔粘膜。
2.经口/鼻气管插管的患者,导管固定松紧适度,避免导管在口/鼻腔内移动,损伤口/鼻腔黏膜。
3.每班检查口/鼻腔黏膜情况,两人配合行口腔护理,每日1 2次,必要时请主管医师协助,保证气管插管固定稳妥。
4.牙垫与气管插管固定牢固,避免牙垫松脱导致导管移位。
5.保证有效的镇静,避免患者躁动、反复吞咽导致人工气道导管移位损伤口腔黏膜或发生舌咬伤。
6.呛咳反射频繁者,应及时吸痰,避免导管因反复呛咳而移动。气道痉挛引起的反复呛咳,可适当给予支气道解痉剂。
7.根据病情及早拔除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避免长时间留置气管插管压迫口/鼻腔粘膜。
8.口腔黏膜损伤、糜烂、渗血等,可用口泰、3%双氧水漱口液行口腔护理,并涂擦溃疡糊剂。鼻腔黏膜损伤者,可用鱼肝油滴鼻剂。
(四)气道黏膜损伤
预防与处理:
1.所有预防口/鼻腔粘膜损伤的措施均适合于预防气道粘膜损伤。
2.选择材质软、硬适中,型号适宜的导管。
3.气管插管前评估患者气道情况,避免在鼻腔异常侧插管。插管前用石蜡油涂擦导管和导丝,起润滑作用以减少插管时对气道粘膜的损伤。
4.插入深度适宜,成人一般插入深度为22±2厘米。避免插入过深使导管尖端顶着局部黏膜或导管远端压迫气管前壁和无名动脉。
5.适时监测气囊压力,推荐的气囊压力25 30cmH2O。避免气囊压力过高造成黏膜缺血、溃疡或坏死, 严重者累及环状软骨, 穿透气囊壁, 甚至侵蚀大血管, 造成出血及食管气管瘘等。
6.根据病情及早拔除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避免长时间留置气管插管压迫气道粘膜。
(五)气管插管导管移位过深
预防与处理:
1.        采取妥善的固定材料及方法(同上)。
2.        准确检查、记录气管插管深度,并班班交接。
3.        吞咽反射频繁者,应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
4.        呼吸机辅助通气过程中高压报警是气管插管过深的原因之一,应及时解除。
5.        确定导管插入过深,先吸净气道分泌物,再放空导管气囊后将导管恢复到正常位置并气囊充气,妥善固定导管。
八、   心肺复苏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颈椎损伤
预防与处理:
1.熟练掌握三种开放气道的方法
2.开放气道前应对患者的颈椎进行评估
3.对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在开放气道的时候,采取托颌法,以免造成或加重颈椎损伤
(二)胃膨胀、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入气管、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衰竭或ARDS
预防与处理:
1.人工通气前应评估患者体重,以每公斤体重10 12ml的潮气量进行人工通气。
2.简易呼吸器通气流速不宜过快,易导致胃膨胀,挤压气囊1s,挤压与放松比为1:1。
3.掌握准确的按压位置,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柄的交点,按压位置如果偏下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如发生误吸应使患者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内污物后再摆正头部,继续进行抢救。
4.胃内容物反流易导致误吸从而导致肺部感染甚至ARDS,因此复苏成功后应及时控制感染。
(三)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血胸及气胸、肝、脾破裂、胃肠道穿孔及出血、脂肪栓塞等
预防与处理:
1.操作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应掌握准确的胸外心脏按压位置与深度,成人按压深度为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按压应平稳规律,避免突然性动作。
2.如患者使用的是心肺复苏机,应该根据患者的胸壁厚度调节按压深度。
3.实施完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只要在可能的情况下,都应尽快做胸部X 线检查,判断有无骨折,有无心脏出血性挫伤与坏死,以及食管撕裂伤,以便及时抢救。
九、   血标本采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皮下瘀血、皮下血肿
预防与处理:
1.穿刺前准确评估血管基本情况及位置,穿刺时做到准而稳。
2.对于静脉穿刺困难者, 采血前可局部热敷, 使静脉充盈,易于穿刺。
3.经上肢静脉如贵要、肘正中静脉等抽血,如衣袖较紧,协助患者脱去衣袖,避免影响静脉回流,引起皮下出血。
4 如穿刺中形成血肿,应立刻松开止血带,拔出针头,用力压迫穿刺及血肿部位至少5分钟。如血流不止,则立即通知医生协同处理。
5.采血后棉签按压方法正确:如果穿刺针头经皮下直接进入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垂直;如果穿刺时针头在皮下行走一段距离后再进入血管,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平行;时间不少于3分钟;避免作穿刺侧手臂伸展运动;凝血机制障碍或服用阿司匹林、华法令等抗凝药物患者,按压时间应适当延长。
6 动脉采血后压迫穿刺点5~10分钟,若压迫止血无效可加压包扎,或用小沙袋压迫止血10分钟左右,直到不出血为止。严重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避免动脉穿刺。
7.发生皮下瘀血或血肿,早期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利于止血,48小时后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皮下瘀血或血肿吸收。
(二)标本溶血
预防与处理:
1.        采血时避免使用25G或更细的针头。
2.        采血时在针头与真空采血管连接时成角插入,让血液缓缓流入管底,避免红细胞因与试管底部产生撞击而导致破裂。
3.        若使用注射器采样,不要太用力太快抽拉针栓,且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
4.        切勿经针头从注射器转移标本至试管内。
5.        采血后混匀标本时动作要轻柔,不可用力过猛。
6.        如果发生溶血,需重新采集血标本。
(三)晕针或晕血
预防与处理:
1.评估患者有无晕针或晕血史。
2.有晕针或晕血史者给予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并教会其放松技巧,尽可能做到身心放松。
3.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姿势,以利机体放松,有晕血或晕针史者,采取卧位采血。
4.采血时与患者交谈,分散患者注意力并嘱其不要注视采血。
5. 医护人员应操作娴熟、轻柔、准确、一针见血、减少刺激。
6.采血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生晕针或晕血时,应快速终止采血, 确定患者是否跌倒或受伤,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流通处,必要时吸氧,同时通知医生处理;坐位患者立即改为平卧位,以增加脑部供血;可指压人中、合谷穴;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适当保暖。
7.门诊采血患者发生晕针或晕血,需待患者神志完全恢复后才能离开,并嘱咐1小时内不能开车。
(四)穿刺部位感染
预防与处理
1.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怀疑穿刺针及无菌物品有污染应立即更换。
2.评估穿刺处皮肤情况,避免在有皮肤硬结、破损及感染的部位穿刺。
3. 已发生穿刺部位感染者,局部每日用安尔碘消毒并更换无菌敷料,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最新评论

2009国际会议|小黑屋|川卫网审2013-330号|蜀ICP备16010396号-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成都市网上报警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0786号||Copyright by WWW.HXKF.CN All Right Reserved.2002/12/26-2021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康复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康复医学中心| 版权所有 Email:
网管:刘沙鑫||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华西康复医学中心(1)华西康复医学中心(2)
华西康复主站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交流号
站点个人言论只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来电来函!
本站内容解释权归华西康复医学中心,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他用!
站点相关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请勿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网络信息不能进行诊断、治疗,如有需要请前往医院诊治!

GMT+8, 2024-5-7 03:21 , Processed in 0.0963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