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上)

发布者: 悦悦~ | 发布时间: 2015-4-24 21:35| 查看数: 11471|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上)

一、        雾化吸入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
二、        鼻导管/面罩吸氧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2
三、        有效排痰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4
四、        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6
五、        密闭式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7
六、        密闭式静脉输血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9
七、        人工气道固定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有呼吸机的科室)        11
八、   心肺复苏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2
九、   血标本采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3

一、        雾化吸入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呼吸困难
预防与处理:
1.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一般取坐位或半卧位,使膈肌下降,利于呼吸。
2.        操作前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必要时予氧气吸入或加大雾化前的吸氧流量或浓度。
3.        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配合方法,口吸气、鼻呼气;平静呼吸,间断深呼吸。
4.        雾化吸入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5.        选择合适的雾化器装置,严重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不宜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宜选用喷射雾化器;吸入时间应在5~10分钟。
6.        慢阻肺或哮喘持续状态患者的雾化量不宜过大,不选用高渗性盐水。持续吸氧患者,雾化时不应中断氧气吸入
7.        雾化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发绀、胸闷、咳嗽加重、憋喘等症状时应暂停雾化吸入,给予氧气吸入。
(二)口腔真菌感染
预防与处理:
1.        雾化吸入前清洁口腔,雾化后彻底清洁口腔及咽喉部,吸入激素类药物时还应清洁面部。
2.        雾化器一人一具,用后用流水清洗,清洁保存。
3.        口腔真菌感染时除注意口腔卫生外,要加强局部治疗,可遵医嘱用2% 4%碳酸氢钠液或制霉素液漱口。
(三)过敏反应
预防与处理:
1.        雾化吸入前,询问患者有无相关药物过敏史;
2.        患者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发痒、气紧加重时,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给予氧气吸入;观察病情变化。
3.        通知医生,积极抗过敏治疗。
(四)哮喘发作和加重
预防与处理:
1.        重症哮喘患者慎用雾化吸入治疗;
2.        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雾化时间不易过长。
3.        雾化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旦发生哮喘,立即停止雾化吸入,给予氧气吸入,遵医嘱用药。
二、        鼻导管/面罩吸氧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气道黏膜干燥鼻衄
预防与处理:
1.评估患者的鼻腔情况,选择适宜的氧气管或氧气鼻塞。
2.调节好氧流量后再给患者安置吸氧管,避免气流过急过大损伤气道黏膜。
3.安置氧气管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鼻腔粘膜。
4. 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50 70%,湿化瓶内有1/2 1/3的湿化液,避免鼻黏膜干燥,也可用清鱼肝油滴鼻剂滴鼻。
5.对张口呼吸者,可用纯净水湿润的双层纱布覆盖口腔,每天更换3 4次,以减轻气道黏膜干燥。
6.拔出吸氧管前,检查鼻腔粘膜与吸氧管有无粘连,必要时用液体石蜡油湿润后再行拔管。
7.如出现少量鼻衄,可冷敷鼻额部并指压止血;如鼻衄量大,用麻黄素或肾上腺素棉球填塞止血等。
(二)感染
预防与处理:
1.操作应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粘膜。
2.每周更换吸氧管一次,如污染或堵塞及时更换;每日更换湿化瓶/罐内的湿化液;每周更换氧气湿化瓶1 2次。
3.暂停吸氧者,保护好吸氧管鼻塞端/面罩,避免被污染。
4.如有感染者,去除引起感染的原因,必要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三)二氧化碳麻醉
预防与处理:
1.对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原则上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氧浓度25~33%,氧流量控制在1~3升/分。
2.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说明低流量吸氧的特点和重要性,不得随意调大吸氧流量。
3.动态监测患者血气分析,并根据病情调整吸氧流量和浓度,必要时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
4.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应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四)压疮
预防与处理:
1.评估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吸氧方式和大小适宜、质地柔软的吸氧工具:氧气管/面罩。
2.评估患者鼻面部、耳廓根部皮肤状况及营养状况,根据患者的面部大小调节鼻导管、面罩系带松紧,避免系带过紧压迫患者上述部位。
3.氧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上述部位皮肤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对于压疮高危者,可在面颊部、鼻梁处等采用适宜敷料/敷贴减少皮肤直接受压及摩擦。
5.一旦发生压疮,应按压疮处理规范积极治疗。
(五)氧中毒
预防与处理:
1.评估患者病情,根据病情、医嘱选择吸氧方式,如鼻塞、面罩吸氧。
2.根据病情调节吸氧浓度(或流量)。
3.氧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检测患者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
4.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不能随意调整氧气流量。
5.一旦发现氧中毒,立即降低氧流量,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六)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症  
预防与处理:
1.对于新生儿吸氧,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不应长时间、高浓度吸氧,氧气浓度低于40%。
2. 氧疗过程中观察患儿的瞳孔对光反射和头眼协调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处理。
3.对于已发生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的患儿应及时诊疗。
(七)无效吸氧
预防与处理:
1.氧疗前检查供氧设备功能是否完好。
2.检查氧气装置管道连接是否通畅,有无漏气。
3.吸氧过程中应保持吸氧管路的通畅,防止氧气导管折叠、扭曲、受压;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确保患者有效吸氧。
4.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5.对气管切开的患者,采取气管套管内给氧。
6.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7.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患者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并定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
8.一旦发现无效吸氧,立即处理,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八)湿化瓶爆裂
预防与处理:
1.根据患者病情正确调节氧流量。
2.更换及使用湿化瓶时,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猛烈撞击湿化瓶。
3.使用湿化瓶时应仔细检查瓶身及接口处有无裂痕、变形。有异常及时更换。
4.氧疗过程中保持吸氧管路通畅,防止管路扭曲、阻塞,避免湿化瓶内压力过大。
6. 严禁将湿化瓶用于氧气雾化吸入治疗。
7.设备部定期检测中心供氧压力及湿化瓶质量。
8.一旦发生湿化瓶爆裂,应确保患者及在场人员安危,及时排除故障原因,保证患者氧疗的连续性。
三、        有效排痰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        与吸痰法操作相关并发症
1.低氧血症
预防与处理:
(1)        适时吸痰。痰液粘稠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正确翻身拍背,鼓励咳嗽,促进排痰。
(2)        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吸氧1 3分钟,危重患者必要时可予100%纯氧吸入1 2分钟。
(3)        根据患者年龄、痰液性质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使痰液能够顺利吸出,同时不阻塞气道。成人一般选用12、14号吸痰管,婴幼儿多选用10号,新生儿常选用6、8号,如从鼻腔吸引尽量选用6号。有人工气道者,选择外径小于导管内径1/2的吸痰管。
(4)        为人工气道者吸痰时,吸痰管插入深度原则上不超过人工气道的1 2cm,或患者出现咳嗽即可。避免插入过深,引起气道阻塞。
(5)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次数不超过2次。
(6)        成人吸痰负压控制在20 40千帕,保证以最小压力连续吸痰次数≤2次即将痰液吸尽。
(7)        吸痰后适当抬高床头,并嘱患者静卧休息15 30分钟。
(8)        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情况,若患者发生低氧血症应立即加大吸氧流量或给予面罩加压吸氧,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2.呼吸道黏膜损伤
预防与处理:
(1)        经口、鼻吸痰的患者,在吸痰前应仔细评估患者口、鼻黏膜情况,避免有损伤一侧操作。同时应检查患者的牙齿有无松动,活动性假牙应提前取下。
(2)        适时按需吸痰。
(3)        选用优质、型号适宜、具有负压调节孔的吸痰管。
(4)        吸痰前蘸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使其润滑,吸痰管插入的深度适宜(同前),避免插入过深损伤呼吸道黏膜。
(5)        禁止带负压插管,吸痰负压适宜(同前),避免负压过大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
(6)        操作应轻柔,避免上下提插吸痰管,更不可蛮插及用力过猛。
(7)        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若痰液一次未吸净,可暂停3 5秒后再次抽吸。
(8)        吸痰过程中出现吸痰管外拉困难时,严禁用力提拉,应松开负压1 2秒再行吸痰。
(9)        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告知家属吸痰的必要性,取得合作,固定好患者的头部,避免头部摇摆;对极度不合作者遵医嘱药物镇静。
(10)        如口腔黏膜有损伤、糜烂等,注意口腔护理并局部涂擦溃疡糊剂;伴有口腔感染者可用口泰、3%双氧水漱口液等行口腔护理;鼻腔黏膜损伤者,可用鱼肝油滴鼻剂。
3.呼吸道感染
预防与处理:
(1)        吸痰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可发生在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基础上,因此所有防止呼吸道黏膜损伤的措施均适合于预防呼吸道感染。
(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采用无菌吸痰管。
(3)        封闭式吸痰:人工气道的患者最好选用封闭式吸痰管,每日更换。如有堵塞及时更换。冲管液每日更换。如采用开放式吸痰法其吸痰盘应每4小时更换一次。
(4)        开放式吸痰:吸痰管为一次性使用,气管内及口、鼻腔的吸痰管应分开使用。紧急情况下只有一根吸痰管时,则应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后吸口、鼻腔分泌物。冲洗液应严格区分吸痰前、后,每24小时更换一次。
(5)        负压吸引瓶应每天更换消毒,瓶内收集液不超过吸引瓶容量的80%。
(6)        加强口腔护理(常规使用生理盐水),预防感染的发生或加重。
(7)        做好痰培养或血培养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当口、鼻腔甚至下呼吸道出现感染、或者呼吸道感染明显加重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4.心律失常
预防与处理:
(1)        因吸痰所致的心律失常几乎都发生在低氧血症的基础上,所有防止低氧血症的措施均有利于防止心律失常。
(2)        如发生心律失常,应立即停止吸引,并给予吸氧或加大吸氧浓度。
(3)        一旦发生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应立即组织抢救。
5.气道痉挛
预防与处理:
(1)        为防止气道痉挛,对气道高度敏感的患者,可于吸引前使用1%利多卡因少量滴入或吸入,也可遵医嘱给予组胺拮抗剂。
(2)        气道痉挛发作时,应暂停吸痰,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酌情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或静脉滴注支气管解痉剂。
(二)与振动排痰法相关
1.操作部位皮下出血
预防与处理:
(1)        振动排痰前准确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2)        操作前、后仔细观察局部皮肤黏膜情况。
(3)        振动频率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宜(一般情况下15 30Hz),体型肥胖者,振动频率应小于40Hz。
(4)        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10 20分钟。
(5)        振动排痰后发生局部皮下出血者,应立即停止操作,严密观察出血情况并积极查找引起的原因,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止血敏、立止血等止血药物。
2.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预防与处理:
(1)        振动排痰前准确评估患者心功能及耐受情况,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及极度衰弱者禁止使用。
(2)        操作前做好耐心解释及心理护理,避免患者紧张。
(3)        振动仪参数的设置及治疗时间应适宜。
(4)        排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询问患者的自主感受。
(5)        患者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嘱患者卧床休息,行心理护理,必要时遵医嘱予对症处理。
3.继发性咯血
预防与处理:
(1)        振动排痰前的准确评估以及治疗方法的正确是避免继发性咯血的基本措施,具体措施同上。
(2)        排痰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告知患者及家属做好自我病情观察。
(3)        排痰后若患者发生咯血应卧床休息,行心理护理,避免患者因紧张而加重咯血。
(4)        严密观察咯血的量、性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
(5)        发生大咯血时应立即协同医生组织抢救。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最新评论

2009国际会议|小黑屋|川卫网审2013-330号|蜀ICP备16010396号-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成都市网上报警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0786号||Copyright by WWW.HXKF.CN All Right Reserved.2002/12/26-2021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康复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康复医学中心| 版权所有 Email:
网管:刘沙鑫||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华西康复医学中心(1)华西康复医学中心(2)
华西康复主站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交流号
站点个人言论只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来电来函!
本站内容解释权归华西康复医学中心,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他用!
站点相关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请勿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网络信息不能进行诊断、治疗,如有需要请前往医院诊治!

GMT+8, 2024-5-20 00:25 , Processed in 0.0965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