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至29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足踝康复团队主办的《基于PANC的足踝物理治疗培训班》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政楼红军院成功举行。作为第十三届华西康复国际论坛的重要临床实践单元,本次培训班聚焦足踝康复前沿技术,吸引了全国各级医疗机构40余名康复医师、治疗师及骨科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旨在推动足踝康复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 培训班于6月28日下午13:00正式开幕,由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杨霖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并主持开幕并授课。杨霖教授围绕PANC的基本概念、临床评估、临床思路以及物理治疗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展开详细阐释,为肌骨物理诊疗体系的建立和足踝相关伤病的康复实践提供了总体框架和指导思路。 华西足踝外科与肢体矫形中心尹诗九老师以“血友病踝关节手术与康复” 这一复杂临床主题为例,深入阐释了从外科视角出发,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实现足踝功能最大化康复目标中的关键应用价值。 马茜茜老师系统讲解了“足踝功能解剖”与“足踝康复评估”两大板块,结合动态解剖演示,并通过现场实操演示,实现理论与实操的深度转化,并创新性提出了利用“足踝地图”更加精细地为患者进行康复评估,更加精准找到最根本的问题。 孟伟老师则是系统整合了生物力学分析及影像学判读(包括静态与动态影像评估),从而构建一套结构清晰、指标明确的足踝功能障碍量化评估路径,推动诊疗规范化进程。 在其创伤领域内,陈宝玉老师针对足踝部位常见的运动损伤,深入讲解了贴扎技术的理论基础、操作规范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要点,并以其幽默的讲课风格,让学员们理解到了贴扎技术的独特作用。 戚世宗老师聚焦神经调控视角,系统阐述了神经电生理技术在足踝康复中的创新应用,并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着重解析了经颅磁刺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最后,由庄雄倩老师介绍了足踝运动损伤预防与动作评估SFMA体系在足踝康复领域中的应用,实现该标准化动作诊断工具的临床转化,能够系统性地鉴别足踝症状与其上位运动链功能失调之间的关联。 本次足踝康复培训圆满落幕,内容覆盖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受到学员高度评价。 培训过程中,与学员围绕足踝康复知识及多种临床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热烈讨论。学员们普遍反馈,课程内容贴近实际临床需求,对提升专业能力、指导日常治疗实践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培训效果给予高度认可。华西足踝康复团队未来将继续深耕于足踝康复领域,持续推进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工作,力求在亚专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促进并引领足踝康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
2009国际会议|小黑屋|川卫网审2013-330号|蜀ICP备16010396号-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 |
![]() |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
![]()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康复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康复医学中心| 版权所有 Email: ![]() 网管:刘沙鑫|| ![]() |
|||||||||||||||||||
![]() ![]() |
||||||||||||||||||||||
|
||||||||||||||||||||||
本站内容解释权归华西康复医学中心,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他用! 站点相关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请勿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网络信息不能进行诊断、治疗,如有需要请前往医院诊治! |
GMT+8, 2025-8-3 01:24 , Processed in 0.1451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