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发表题为《震中深处温总理》的时评文章说,这场天灾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气质。从32年前的唐山到今天的汶川,地震级数虽同,但政府对救灾的态度、人民对生命的崇敬却更强烈——三十年改革开放,最大成就或许就体现于此:政府已把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放到了更高的位置。
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至今,搜救“黄金72小时”已经过去,但生命的奇迹仍在不断上演:一岁婴儿被困48小时后废墟中生还、怀胎8月的孕妇56小时后被救出、六旬老人被活埋76小时后重获新生…… 接踵而出的动人画面中,当然还包括那位令世界动容的中国总理温家宝。这位66岁的 “平民总理”,又一次受命前驱充任抗震救灾“急先锋”。他于地震灾害发生不到半小时即启程乘专机赶往灾区——中国速度让世界惊叹。 紧锁的眉头、微颤的唇角、花白的鬓角、沙哑的声音、弓形的身子……像今年初冲锋在抗击雪灾前线一样,还是那个瘦削而睿智的身影,还是那个熟悉且坚定的声音,让受灾民众处变不惊,让救援人员舍身忘我,也让海内外华人动情落泪。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温家宝曾多次在不同场合以此表达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今天面对重大灾难,他以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坚强行动表达“活着的人的努力、幸福生活就是对死者的最好安慰”。 政府和人民在这场世纪大营救中紧紧团结在一起,总理成了最强的象征。 担架上的死伤者、大批的解放军、排队的捐助者……滚动的画面不断提示着最新的悲剧和进展。忧心忡忡却又是坚毅温情的总理在前方争分夺秒地指挥救援,更激起了后方的人们的大爱和无私——网友们写下“总理多久没合眼了”,真令人感动。 罗马哲学家普里尼说,“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这句话让人想到另一位广受中国民众爱戴的总理周恩来,“人民的好总理”同样都是身体力行体恤民生,为参与抗震救灾的民众增添巨大勇气、信心与力量。 这场天灾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气质。从32年前的唐山到今天的汶川,地震级数虽同,但政府对救灾的态度、人民对生命的崇敬却更强烈——三十年改革开放,最大成就或许就体现于此:政府已把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放到了更高的位置。 温家宝躬亲一线也让海内外同胞看到:面对灾难的沉重考验,榜样、勇气和信心是何等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就是在这些磨难中走向成熟、走向伟大吗?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
2009国际会议|小黑屋|川卫网审2013-330号|蜀ICP备16010396号-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 |
![]() |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
![]()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康复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康复医学中心| 版权所有 Email: ![]() 网管:刘沙鑫|| ![]() |
|||||||||||||||||||
![]() ![]() |
||||||||||||||||||||||
|
||||||||||||||||||||||
本站内容解释权归华西康复医学中心,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他用! 站点相关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请勿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网络信息不能进行诊断、治疗,如有需要请前往医院诊治! |
GMT+8, 2025-4-30 20:46 , Processed in 0.0947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