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康复科誌
四 川 大 学 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康复医学院 华西医院华西康复医学中心 誌 (1929-2014) (刘永和 熊恩富 何成奇 刘沙鑫) 修改完善中~~~~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始于1892年成都的仁济、存仁等教会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始于1914年华西协和大学开设医科。 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始于1929年存仁医院拥有理疗设备;华西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系始于1933年,华西协和大学通过立案,牙医科开设理疗临床课程,由包维尔负责教学。 一、华西康复的影子时代 1929年,存仁医院改为眼耳鼻喉专科医院。同时加入华西协和大学,成为大学医学院眼耳鼻喉科的教学医院。医院实验室拥有紫外线治疗设备、电透热疗法装备等理疗设备[1]。这意味在这个时期,甚至更早时期医院就已经有物理治疗存在,标志着华西康复的临床启始。 1933年,华西协和大学通过立案,牙科医学教学内容里面的理疗临床课由包维尔负责 [2、20],标志着华西康复的教学启始。 1935年,仁济男医院已有理疗的紫外线治疗机、电疗机等各种电疗器,由放射科的外国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物理治疗[3]。 1938年,华大、中大、齐大三大学联合医院成立, 1942年,国学巷大学医院部分建成开业,1944年落成。 1943年,存仁医院作为“中国最完备的、饮誉西南诸省”的眼耳鼻喉专科医院,有医生16人、护士15人,技士13人,工人64人,病床88张,理疗的超短波透热器及电疗器是其重要设备之一[4] 。 1946年,四圣祠街仁济医院并入大学医院,命名为华西协和大学医院。第一任院长杨春普,理疗设备属于放射科,由放射科的外国老师兼顾提供物理治疗。当时放射科仅五人:德玫瑰(M.G.Tucher,美)、陈官玺、邱焕扬、杨应明、胡连壁[5]。 二、理疗室建立 1949年9月,张国娟老师[1923.09.27-2007.07.03]参加工作后被派到武汉理疗短训班学习。由于成都尚未解放(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教会医院重组到华西大学医院)[6],一直滞留在湘潭惠景医院于1950年8月回大学医院物理医学开展物理治疗工作。 1951年以前,华西大学医院医务部下设置物理医学部,包括X光部、职业治疗部、放射治疗部、物理治疗部四个部门。理疗室由张国娟老师管理,人员只有2名,隶属不清楚[7]。当时职业治疗是在精神科开展手工艺等 [8]。 1952年,华西大学医院医务部调整物理治疗部更名为物理医学科,包括X光科、职业治疗部、物理治疗室[9]。 1953年,华西大学医院更名为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 1955年,刘永和老师被分配到医院从事物理治疗工作,后张秀珍老师到职业治疗部工作一段时间主要负责精神科的作业治疗,后又调入精神科时间不详。至此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理疗室发展到大约14部理疗仪器,如红外线、紫外线、直流电、直流电离子导入、短波、超短波、蜡疗等[10]。 1956年,按照苏联教学大纲在四川医学院医学系1957级开设了20学时的医疗体育课。翻开解放后我院重新开启学生康复教育的篇章。 1957年,黄承孝医师调入理疗室。于1955年~1956年参加中央卫生部委托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举办的医疗体育及体育的医师督导高级师资班,由克提斯诺基尔斯基教授(苏联)任教。又于1957年3月~10月参加卫生部委托沈阳医学院举办的高级理疗师资班,由苏联列宁格勒理疗研究所所长安东诺夫任教。学习结束后入理疗室,当时黄承孝医师在行政上归属于内科教研组。同年陈静惠老师调入体疗室,并请高级木工自制比较齐全的体疗设备:体操垫、体操凳、火?棒、肋木、平衡木,训练用扶梯、改装的固定脚踏车、体操架、体操棒、肩关节活动器、墙拉力器、手指关节拉力器、分指板、踝关节活动器、腕关节屈伸练习器、哑铃、弹珠、插孔、拐杖等。并接受一些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由黄承孝医师指导,陈静惠老师负责体疗工作。
三、理疗科的成立 1960年3月,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成立理疗科[11] ,韩字研医师担任主任。在原有基础上人员不断增加,如张顾玉,唐兰珍、李顺桂、阳道品等;护士也调入不少(后改为技术人员),也相应增添了一些理疗设备,医疗和教学都逐步扩增,每天所有治疗最多有超过400人次(理疗和体疗),由于理疗设备比较多,当时门诊四楼都属于理疗科所有。开展的治疗方法有: 1. 直流电及直流电离子导入(导入药物比较多,包括体腔离子导入)。 2. 低频电疗法,感应电疗法、直流电及断续直流电疗法,包括电诊断。 3. 高频电疗法,(共鸣火花疗法),中波透热疗法(包括中波体腔治疗),短波电疗法(电感场法,电容场法),超短波电疗法(包括五官超短波)。 4. 光疗法,红外线、紫外线疗法。 5. 超声波疗法,超声波治疗与超声诊断。 6. 四槽直流电水浴法 7. 蜡疗法 8. 按摩疗法(由张清烈老师负责) 9. 体疗法(由张静惠老师负责) 1964年理疗科合影 后排:胡运开、韩字研、唐兰珍 、张清烈 、卓元明 、李顺桂 、张国娟、张富君、徐永辉、陈秀珍 杨 俊、张顾玉、黄承孝、游创新(科室设备维修技师) 前排:舒雅碧、游创新夫人、黄碧华(工人)、进修生、陈静惠、刘永和、李应贵、黄维?琴、进修生 另后排第一个为进修生 1964年,韩字研老师调入妇产科,由黄承孝老师担任理疗科主任。除在门诊外,在外科开设理疗室,方便外科患者的治疗;除部分理疗设备外,还开展了A型超声诊断,当时邢伯辰老师负责管理理疗部分并兼管超声诊断。唐立珍、张顾玉医生除完成科室分配的工作和轮流上门诊外,也抽时间到外科理疗室学习A型超声诊断工作。阳道品医生1964年调到理疗科上门诊,1965年到外科从事超声诊断,不久因眼底出血回内科工作。当时人员结构有少量调整,但医疗和教学仍有序开展。 1965年5月1日理疗科合影 后排:黄承孝、胡运开、阳道品、卓元明、张清烈 二排:黄碧华(工人)、张国娟、郭满先(进修生)、徐永辉、黄维?琴、杨俊 前排:张福君、陈秀珍、邢伯辰、刘永和、张顾玉 1966年5月中旬,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为主要形成的文化大革命开始,8月开始成立红卫兵组织,教学一度中断,临床医疗出现混乱。 1967年,造反派夺权,医院处于混乱状态,8月成都两派发生武斗,附属医院停止门诊,大批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被撤离学校医院,1967年到1968年医院进行医护结合、人员分散等方式努力维持正常的医疗工作已无可能,尤其是1969年科室建制取消、医技人员流失。理疗科全部治疗设备从门诊四楼搬入门诊三楼左侧堆放,其他医疗体育器械,刘永和老师想办法找地方存放,很多设备得到了保存,但是仍然遗失不少。 1969年,黄承孝主任和唐兰珍医生先后上内科门诊,后来黄主任到急诊,后又到内科病房上班。除内科工作外也兼管内科超声。李顺桂和张顾玉医生也先后调走。 1969年?月,刘永和老师集中门诊理疗科所有技术人员共7名,清理门诊3楼堆集的中草药,把堆放的设备分类整理,开始艰难的日常理疗工作。再后来患者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增添了一些设备,如体腔紫外线、五官超短波、音频、间动电流、微波、自制颈牵、腰牵等等。 1972年,王培医生调入理疗科,同年理疗科应用氢激光治疗皮肤病[12]。期间理疗科开始为患者的预约治疗时间,发放预约卡,避免患者拥挤等待,当时患者很多,老师们在几乎没有报酬的情况下,每天从四圣祠街坐公交车来往,这种状态持续了近两年?。 1975年7月22日,医院撤销理疗科[13],?理疗工作一度中断。( 人员去向?书上说是75年撤科,黄老师说69年撤科?这个哪一个更准确?) 1976年底,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置有含理疗科(含超声室)等21个医疗医务科室[14]。理疗科与成都新兴仪器厂合作研发出超声有孔探头,进行超声有探头定位进行胸穿,弥补了X线检查及普通超声检查的不足[15]。 1977年,理疗科运用氮镉激光治疗宫颈癌[16] 。 1981年,四川医学院医学本科专业秋季开始招生,学制恢复六年。医学专业六年制医学英语班开设理疗学等26门课程[17]。同年理疗科作为15个科室之一列入临床科室[18]。 ![]() 1981年理疗科合影 张国娟、刘永和、黄维琴、张福君、王培、邢伯辰、潘玉芳、陈恩明、王晓红、王桂荣、尹玫若 1982年,医院建立物理诊断治疗科,下设三个专业(超声诊断、物理治疗、激光治疗),超声诊断由黄承孝老师牵头,物理治疗由王培老师牵头,激光治疗由韩洪富老师牵头,黄承孝老师担任主任,韩洪富老师担任副主任。1983年王培老师调走四川大,刘永和老师负责物理治疗。 1984年底,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置有含物理诊疗科(含理疗、激光室、超声心动室、A型和B型超声室)等34个医疗医务科室[19]。 1984年物理诊疗科合影(主任黄承孝、副主任韩洪富、刘永和) 理疗:张国娟、刘永和、王桂荣、黄维琴、陈恩明、张福君、尹玫若、潘玉芳、王晓红 超声:黄承孝、胡云开、袁朝新、邢伯晨、马文敏、戴玲、刘淑华、唐红、彭玉兰、陈?? 激光:韩洪富、刘凡秀、贾承学、胡桂芳、黎光?、??? 1985年,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0年通过”三甲”医院评审。 1986年,医院决定超声诊断部分分出独立建科,物理治疗科由物理治疗与激光治疗组成,由韩洪富老师担任主任。 四、康复医学科成立 1989年,理疗科更名康复医学科,熊恩富老师从骨科调入担任主任、刘永和担任副主任。 1990年,建立康复病房,病床8余张地点公行道(租用健康旅馆)。 1993年,科室病房搬至水塔楼,病床30余张。 1997年,华西医科大学在医学技术系下,招收康复治疗5年本科学生,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2000年,成立康复医学中心,何成奇担任主任,按照现代康复模式,实施医治护亚专业化及治疗前移。 2006年,3月科室搬入第三住院大楼,病床66余张,科室病房纳入医院一病区管理。12月与针灸科合并,成立康复针灸中心,何成奇担任主任。 2009年,6月医院科室整合,科室更名康复医学中心,保留传统康复服务。 五、飞速发展的华西康复 2013年,5月科室搬入温江院区,分神经、肌骨、脊髓损伤及心肺四个亚专业209余张床并建立了九个治疗部及两个治疗中心。9月成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之一,全国排名第五。 2016年10月24日,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批准成立华西康复医学院。原系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康复医学院。 2017年,四川大学康复本科教育二十周年举办“烛耀康复 梦圆华西”为主题的大型学术论坛。四川大学康复治疗获中国大学医学A++级专业排行榜第一。四川大学物理治疗本科专业课程通过WCPT复审认证。 2018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物理治疗系主任Joseph Norman 教授受聘康复医学院名誉系主任。 2019年,四川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何成奇教授主持的“全周期系统化康复治疗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项目获得中国康复医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1年,四川大学作业治疗本科专业课程通过WFOT复审获得7年超长有效认证期 2021年6月,全国康复医学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排名发布, 中心主任何成奇教授,科研副主任魏全副教授排名第7位和第100位。 2021年11月,全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复旦版),中心排名全国第二,西南第一。 2023年6月,全国康复医学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排名发布,中心主任何成奇教授排名第一,魏全教授排名17,王田田排名21,高强排名76。 ================ 参考文献: [1] [郑尚维、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史稿,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28-29. [2]郑尚维、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史稿,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28. [3]郑尚维、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史稿,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19-36. [4] 郑尚维、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史稿,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39. [5]郑尚维、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史稿,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43-44. [6]华西百年大记事(1982-2004).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办公室.2005.12:21 [7]郑尚维、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史稿,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69. [8]郑尚维、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史稿,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58. [9]郑尚维、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史稿,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70. [10]郑尚维、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史稿,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72. [11]郑尚维、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史稿,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67-68. [12]郑尚维、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史稿,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106. [13]华西百年大记事(1982-2004).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办公室.2005.12:44. [14]郑尚维、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史稿,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90. [15]郑尚维、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史稿,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105. [16]郑尚维、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史稿,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106. [17]郑尚维、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史稿,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 117. [18]郑尚维、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史稿,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132.. [19]郑尚维、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史稿,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p94. [20]吕重九,张肇达,世纪华西-纪念华西医科大学建校90周年(1910-2000),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P72. 附件:在编写过程中,黄承孝老师写给刘永和老师的信 永和: 所写“康复医学”的前期情况拜读了,您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不少老友,实在是辛苦您了,您认真负责不辞辛劳,令人敬佩、感动。 您一直坚持,能为“康复医学”的今天,您付出了很多,特向您致敬。 据我所知,有一点说明,已在文中用铅笔标论,现略加说明如下: 1964年我接手理疗科,1966年“文革”开始,医院不可避免地陷入混乱状态,理疗科除进行日常医疗外,谈不上规划和发展,尤其是1969年科的建制撤销,人员流失。 我和唐秀珍只好上内科门诊,以后我又上急诊,到内科病房上班,因内科感到超声诊断(当时只有A超)对内科还有些用处,所以我在担任内科病房工作外,也就附带兼起内科超声工作。 1977年-1978年,超声诊断陆续开始了M型和B型超诊断,引起医院重视。 1982年医院认为应独立建立“物理诊断治疗科”,下属三个专业:超声诊断、物理治疗、激光治疗。超声诊断由我牵头,物理治疗由您牵头(是否有王培,您可能记得清些),激光治疗由韩洪富牵头。主任和副主任由我和韩洪富老师担任。 1986年医院认为超声诊断(当时已有M、B、多普勒超声)应单独建科,我予负责超声诊断。理疗和激光由韩洪富和您负责了。 以后的事我就赘言了。 医生和护士的称呼好像只适用于病房和门急诊。 医技方面,比较多的是采用医生和医技人员的称呼,已不太适合用“护士”称呼。 当年不强调科研和写论文,我都忘了写蒸汽疗法一文,如果确实写了,可能基于“任务”,这是笑话,能不提就不提吧。 2014.6.11 附件:刘永和老师编写说明 我整理编辑这篇康复医学的影子时代中,因时间较长只能做到尽量详细,如有缪误,请提出来我在修改核实。 1.康复的影子时代有几个来源,我的记忆和亲自经历了整个历程,但难免有所遗忘。 2.拜访了黄承孝主任、胡运开、阳道品、潘玉芳、其次多次麻烦黄主任。 3.给以下老友打电话,甚至多次麻烦,如唐兰珍医生、王培医生(83年已到川大)、尹玫若、陈?时,询问了舒朝碧。 4.查阅相关档案。 5.查阅了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院史稿、华西医科大学校史、华西百年大事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百年辉煌。 在此感谢刘沙鑫同志送来的这些参考书。并请你到省市医学会查阅一下缺失的一些资料。谢谢。 请代我谢,何成奇主任的关心。 刘永和 2014.6.25 华西康复创始人:
华西康复历届主任: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
2009国际会议|小黑屋|川卫网审2013-330号|蜀ICP备16010396号-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 |
![]() |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
![]()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康复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康复医学中心| 版权所有 Email: ![]() 网管:刘沙鑫|| ![]() |
|||||||||||||||||||
![]() ![]() |
||||||||||||||||||||||
|
||||||||||||||||||||||
本站内容解释权归华西康复医学中心,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他用! 站点相关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请勿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网络信息不能进行诊断、治疗,如有需要请前往医院诊治! |
GMT+8, 2025-4-30 14:48 , Processed in 0.1270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